舌战美媒,为华为正名,这位华为外籍高管太厉害了!(ZT)

来源: jim366 2019-05-31 10:51:2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6995 bytes)

youtube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5YxwlVMJA

 

作者:田柳 
来源:田柳TALK(ID:tianliutalk)
 

 

 

昨天,BBC新闻网报道了一场5G直播秀。

 

在华为的支持下,英国最大电信运营商EE率先在伦敦、曼切斯特等6座城市部分区域推出商业5G服务。

 

BBC新闻网抢先进行了英国首次5G新闻直播。

 

就靠着一个电水壶大小的华为设备和一张SIM卡,直播就能进行了。要知道,以前要进行现场报道时,一次必须连接多个4G网络才行。

 

 

虽然直播过程发生了几个小插曲,但是总体来讲,英美对5G是一片赞誉。某现场主持人甚至发文反驳了所谓“5G威胁论”:之前手机蜂窝网络和Wifi启动前,也有类似的质疑,现在不用的好好的吗?

 

对此,不少中国网友调侃:“大型真香现场。”这也印证了任正非那句“谁不用谁傻”。

 

想当初,作为美国坚实的盟友英国也各种“排斥”华为,而如今的美国依然深陷“华为威胁”论。

 

但总有一天,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会明白,5G带给他们更多的,是方便而不是风险。

 

 

 

 

最近,一段华为国际高管舌战美媒的视频走红全网

 

57华为美国公司首席安全官安迪·珀迪(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接受美国有线——卫星公共事务网络C-SPAN的采访

 

这位美国前律师、布什总统团队成员、前国土安全部员工,在面对主持人《华尔街日报》记者一个接一个的刁钻问题时,思路清晰,回答全程高能

 

关于华为设备的网络安全、两套独立5G网络的可能性、是否会关闭一部分服务等,安迪均一一化解。

 

网友们看完大呼“过瘾”,盛赞安有理有据,进退有度,掌控全场”:

 

 

开场没多久,狡猾的主持人就挖了一个陷阱,问安迪“华为创始人是谁,有什么背景”?

 

一直以来,美国都认为华为有政府背景,想借机套话。

 

但是安迪并没有上套,他简单介绍了任正非在平凡起点下的非凡成就,还顺便把华为的企业精神颂扬了一波:

 

“很多年前,任正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土木工程师。后来,他和其他几个人凑了几千美元,创建了华为。之后,他便获得了惊人的发展。他总是鼓励人们创新,并以客户为中心。

 

华为不是总想着要从每一份订单中获取每一分钱的利润,而是看得更长远,首先让客户赚钱,让客户的客户赚钱

 

 

接着,主持人不再客套了,就华为安全问题直接提问,为什么在美国,华为被认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安迪只用了一句话,就堵住了主持人的嘴。他说:

 

美国的网络空间一直不够安全,因此,美国习惯从风险的角度看待问题。

 

不得不说,这个回答真是太机智了!美国人应该不至于这么健忘,这么快就把几年前的轰动全球的斯诺登事件给忘记了吧……

 

 

 

 

一轮过后,主持人搬出了“救兵”——《华尔街日报》负责电信和技术方面报道的记者Drew Fitzgerald

 

 

Drew Fitzgerald在询问了目前华为在美国的业务后,补充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在意大利和英国等地,华为某些设备的代码缺陷和漏洞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有可能确保华为设备和网络毫无漏洞吗?

 

然而,安迪无懈可击的回答,令这位年轻的记者蹙起了眉头。

 

安迪表示,“消除一切风险是不可能的。然而,华为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华为可能是世界上被审查和评估的最多的公司之一。

 

 

我们的任何缺陷,比如英国监督委员会在我们软件工程流程方面发现的缺陷,我们都会做出改进,作为持续改进流程的一部分。

 

Drew Fitzgerald追问,如何检查上百万条的代码和这些复杂的设备呢?

 

对此,安迪自信满满、侃侃而谈,把华为在世界各国接受的外部评估项目,如英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等国的项目,一一说了个遍

 

他自豪地表示,我们认为像这样的外部评估,一个很好的加分项,并调侃道,希望我们的竞争对手也能进行类似受益匪浅的活动

 

安迪的回答,真是智慧又幽默。

 

此时的Drew Fitzgerald已经是眉头紧蹙了,但是,他依然不甘心,就风险规避的方式、方法继续追问。

 

 

安迪有些无奈地表示,诺基亚、爱立信甚至思科,在中国都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并带来了相应的风险,但是美国政府已经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况且,我看到国家情报主管副主任最近谈到的两个问题,其中一个与后门有关,另一个与客户数据有关,这些问题都有应对机制。

 

(言外之意应该是,你美国明明有规避风险的能力和方法,为啥说到华为就不行?这不是啪啪啪打脸!)

 

而且,要说有风险,不仅仅是供应商,运营商也是有风险的呀。

 

安迪用FCC主席Ajit Pai 最近提到的事实来佐证自己的观点:网络运营商是有风险的,他们控制着网络,他们监控着进出的内流量,以便执行正常操作。

 

运营商可以切断网络,网络也可能会被黑。

 

你不可能消除一切风险,还不如通过政府机构委员会监督的风险规避计划,来确保不当行为不会发生

 

好一招声东击西!安迪的回答充满谋略,让人不得不佩服。

 

 

 

 

这下,记者没辙了,主持人前来救场。

 

他问,我们有没有可能会使用两个独立5G网络?一个由中国建造,一个由美国建立。

 

 

(这个问题有点好笑,重点是,美国有5G吗?)

 

然而,安迪还是尴尬又不失礼貌地回答道:

 

“不,我不这么认为。有趣的是,我觉得美国会学英国的做法,管理风险和提高网络弹性若我们要全面部署5G这显得尤其关键。

 

大多数人并非真的那么在乎数据泄露与否但在政府服务领域,美国想要的是私营公司会做的是市场上存在多家供应商,华为只是其中之一。这样才有助于提升网络弹性,降低风险。”

 

多年来,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已经习惯了霸权经济,经常利用自身优势去欺凌他国。

 

以己度人,美国难免会担心:

 

华为会不会突然关闭网络服务?在5G标准的制定上,华为会不会独自制定,与其它标准不互通?

 

安迪一一消除了这些顾虑。他表示:

 

华为并不像运营商那样有权关闭网络,不会在产品接入网络后继续控制它们。而且,华为开发5G标准的最重要承诺之一,是供应商的标准互通会成为核心。

 

华为欢迎美国和盟国一起制定标准,这将是非常棒的。但安迪一针见血地指出,希望美国在国际活动中加大投入,因为政府投入减少,私营企业也会降低标准制定参与度。

 

 

 

 

 

说完这个视频,我想再谈谈前不久学术界对华为的封杀:

 

Wi-Fi联盟、蓝牙技术联盟、固态技术协会、SD存储卡协会、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简称IEEE)等国际行业组织也不顾什么“学术无国界”了,都纷纷跳出来停掉了华为的会员资格,中国网友都气愤不已,然而这火气还没消呢,这些组织都悄悄地把华为加回去了……

 

这是什么鬼操作?都是行业的权威、有头有脸的,行事竟然如此反复无常?

 

但是,如果你看了华为荣耀事业部副总裁的一条微博,就能焕然大悟了:

  

 

 

毫不夸张地说,华为已经成了相关领域的领头羊,这些协会若是失去这个技术大佬,那真的伤筋动骨,损失巨大。

 

可惜特朗普现在还特迷糊,没能认清真相,他认为只要不断极限施压,就能遏制华为,美国就能不战而胜。

 

但是打压华为,美国就能拥有自己的5G了吗?

 

显然不会。

 

与其打压对手,不如提升自我,拥抱竞争。

 

最后,我想引用马云在2017年对话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时讲的一番话:

 

过去30年,美国在13场战争中,花费了14.2万亿美元。如果这些资金有一部分用于投资基建,帮助白领和蓝领呢?

 

无论你们的战略有多好,你们应该为民众而投资。

 

文章作者简介:田柳,著名军事记者田柳,曾采访多国军政要员;阅尽千帆,带你走进世界深处的风景。温暖有趣,理性客观,关注田柳TALK,带你重新定义世界。

所有跟帖: 

这位高管老头不小,即维护了华为的利益,又没有说美国的坏话。 -jim366- 给 jim366 发送悄悄话 jim366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31/2019 postreply 11:01:39

其实有点像对香港,开始给人民的都是方便,但能control了。还是08威武,和他比花钱,美国三十年十三场战争才花了14.2万亿 -Narnar- 给 Narnar 发送悄悄话 (164 bytes) () 05/31/2019 postreply 11:33:40

A globalist -Meddy321- 给 Meddy32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31/2019 postreply 13:36:00

这位华为CSO真是给力! -何仙姑- 给 何仙姑 发送悄悄话 何仙姑 的博客首页 (60 bytes) () 05/31/2019 postreply 13:57:0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