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嘛还是买适合自己的好,了解一下各厂家的造车理念有必要

本文内容已被 [ basicenglish ] 在 2018-05-07 08:36:1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德国有条无限速的 Autobahn(某些路段),德国人的特性就是追求新科技,所以德系车的造车理念是工程师主导的,迫不及待地往新车型里装新科技,毕竟只要有了新科技的卖点就能销售出去,蛮多人愿意花钱买那个速度感嘛。至于驾驶人和乘客的舒适度和车质量的可靠性不是优先考虑的东西,比如车里面一大堆按钮,像飞机的驾驶操控盘一样,问题是驾驶人的注意力本应该集中在路况上,有注意力去看那些按钮么?三五年之后就更不用说了,各种毛病都出来了,归根结底是因为使用在电子、塑料元件里的材料不是最优质的,在汽车高温高压的环境里容易老化,德系车普遍漏油的问题不是没有来由的。国内的车主都直言不讳,“不漏油的车不是德国车”,“修不好的大众,开不坏的丰田”,顺口溜早有流传。

自从政府监管机构对尾气的排放有了严格的要求,迫于压力欧系车开始拼命宣传柴油车的好处,结果造假的事情被揭露了。涡轮增压也是德国人发明的,跟自然吸气的发动机相比当然更复杂了,出毛病的几率也高了。又想马儿跑得快、又不要多吃草,一味地追求驾驶感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喜欢德系车最好就是 Lease 几年,然后赶紧换掉。上了点年纪的德系车找 dealer 或修车厂维修价钱很贵,自己修又需要特殊工具,德国车的有些设计就是让你没法自己修。

在北美各地都有限速,一年有几次在高速上飙车的机会?况且超速驾驶害人害己,年轻的时候玩玩车有情可原,对于大多数有了家庭的人来说,大部分时间开车不就是上下班、周末买菜、送孩子出去玩,难道开BBA的就不买菜吃饭了?

在日本卖车靠的是拉人际关系,最好先弄成熟人关系才有可能长期地买某品牌的车,所以日系车厂家都特别重视舒适性、可靠性,毕竟舒服方便耐用才能拉住长期客户嘛。不成熟的新技术先要等等看,经过考验的时候才会大面积采用。缺点是由于道路狭窄,在高速和转弯的驾驶感上要求不高。日本自然资源匮乏,对省油有天然的追求。德国厂家就曾想 license 丰田的油气混动技术,结果价钱没谈拢。如今丰田生产得出来 LEXUS LFA,LC 500高级跑车,在技术上比德系豪华车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只靠豪车成不了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制造者,毕竟中低档车是主流。现在奔驰也在卖廉价简配的 C-Class, BMW 模仿 Camry ,也想把发动机弄成前轮驱动了。

美国车嘛在 Sedan 上没有竞争力,所以最近福特选择全面退出了小轿车的市场,专攻卡车和 SUV 了,毕竟卡车有25%的 Chicken Tax 贸易保护关税,外国制造的卡车在美国没有价格优势,美国三大车厂都靠卡车活着,要是没有那25%的关税保护,不知道还剩下啥有竞争力的产品。

车坛有些人推崇 Jeep Grand Cherokee, 觉得跟奔驰SUV同个平台,在价钱上占了便宜了。岂不知奔驰SUV本身就不太靠谱,德国ZF制造的9-speed变速箱问题多多,被 Grand Cherokee 买家投诉 Class Action Lawsuit. 多年前北京吉普的质量问题在国内名声在外,有“一半的吉普在修车厂里修,另一半在路边司机自己修”的夸张说法。

https://www.carcomplaints.com/Jeep/  (在这个统计网站上投诉几千比较少见)

之前Honda有的车也用那个ZF AT, 问题冒出来后现在要自己造变速箱了。Honda 的发动机可靠性没的说,人都说本田其实卖的是发动机,其它东西都是附送的。

不差钱的买家咋折腾都行,还在乎点性价比的,可以考虑几年新的 LEXUS LS顶级车型。

 

德系车在欧洲、日系车在日本卖得好,说明不了什么,在澳大利亚这种本土不制造任何汽车的地方,销售数据才说明问题,没有额外因素考虑、花几万块钱买新车的澳洲人不都是傻瓜吧。

澳洲汽车销量排行(没本国制造的汽车,关税统一)

新车销量 前10品牌

- 品牌 2017年 2016年 同比 2017年 2016年 同比
12月 份额 12月 份额 1-12月
累计
份额 1-12月
累计
份额
1 Toyota 17,081 16.6% 19,925 20.2% -14.3% 216,566 18.2% 209,610 17.8% 3.3%
2 Mazda 9,102 8.9% 9,771 9.9% -6.8% 116,349 9.8% 118,217 10.0% -1.6%
3 Hyundai 6,182 6.0% 7,052 7.1% -12.3% 97,013 8.2% 101,555 8.6% -4.5%
4 Holden 12,179 11.8% 7,725 7.8% 57.7% 90,306 7.6% 94,308 8.0% -4.2%
5 Mitsubishi 9,019 8.8% 6,752 6.8% 33.6% 80,654 6.8% 73,368 6.2% 9.9%
6 Ford 5,636 5.5% 6,466 6.5% -12.8% 78,161 6.6% 81,207 6.9% -3.8%
7 Volkswagen 5,136 5.0% 4,565 4.6% 12.5% 58,004 4.9% 56,571 4.8% 2.5%
8 Nissan 4,581 4.5% 5,072 5.1% -9.7% 56,594 4.8% 66,826 5.7% -15.3%
9 Kia 4,007 3.9% 3,314 3.4% 20.9% 54,737 4.6% 42,668 3.6% 28.3%
10 Subaru 4,132 4.0% 3,908 4.0% 5.7% 52,511 4.4% 47,018 4.0% 11.7%
  Others 25,765 25.1% 24,213 24.5% 6.4% 288,221 24.2% 286,785 24.3% 0.5%
Total 102,820 100.0% 98,763 100.0% 4.1% 1,189,116 100.0% 1,178,133 100.0% 0.9%

出处: Federal Chamber of Automotive Industries (FCAI)

https://www.marklines.com/cn/statistics/flash_sales/salesfig_australia_2017#dec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