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一个问题
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让普通人有一个上进的路途。那本法国小说“红与黑”就是封建社会一个例子,当时这些好事情都让贵族和他们的后代占了,普通人走的路只有红与黑。红就是从军,如果百战之后仍然可以活下来就有希望统帅三军,成为人上人。可是如果胆子不够大,运气不够好,就可以走黑这条路,做一个教士,以后可以有机会成为一个显赫主教什么的。对中国来说,当然没有什么主教,就是仕途,可以读书考状元,升官发财,也是一条很好的路。换句话说,在今天考上大学,出来成个干部。如果入了党,以后才有希望出人头地。如果这两条路都都堵住了,想走红这条有本领的人就会造反,而想走黑的人则到处扇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文革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堵住了读书这条路。取消了大学,也就是说年轻人成年后,没有去处。或者下乡,或者顶替父母进厂。农村里更不用说了。除了背朝天面向黄土种地外,其他什么路都没有。普通人能够出头的是微乎其微。
整个文革十年,那些以造反起家的,绝大部分被打了下去。单靠读书只有以前留下来的大学生和寥寥几个工农兵大学生外,没有人可以升成干部。所以要出人头地,唯一就是凭着父荫,在部队中入党提干。就是工农兵学生,迟早也将成为赵家人的天下。也就是说,文革在继续下去。中国一般老百姓可以说和做干部无缘。这也是今天还有人拥护文革,因为文革他们可以去掉竞争对手。
实际上,中国现在还是赵家人的天下。但是分给普通人的残羹冷炙要远大于文革时代。文革普通人只要可以在城里有个饭碗就是上上大吉。而今天,可以有机会上大学出来成个白领,更别说出国留学了。就是农民,除了上大学也可以进城找到一席之地。
所以说赵家人天下还是强于毛家人天下,只是有些赵家人太贪心,还想回到毛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