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对文革和毛的评论及对缓和中美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来源: 2021-01-01 18:25:48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968年10月美国驻香港领事馆三名官员访问了張国焘想了解文革情况。张国焘认为毛泽东发起“文化大革命”绝不仅仅是(如外界所推测的)出于政治权力的考虑在分析毛泽东的特点时,张国焘认为毛有着超凡的魅力和政治能力,他认为作为一个农民社会主义者,毛泽东有一种对“平等”的渴望,一旦他发现自己建立的政权没有提供这些,甚至反而有走向反面的趋势时(也就是所谓的“变修”时),毛便想采取措施来达到目的。这是“文革”发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国焘预测,激进分子如江青、陈伯达、康生等,都将很快地失去其位置和政治影响。至于当时已被打倒的一些人,比如刘少奇、邓小平等等,将会复出,因为治理国家需要他们的经验。

美国政府极为关心“文革”时期中国大陆的外交走向,张国焘认为对所谓“红色中国扩张的企图”无需多虑。“文革 ”以来,毛泽东的外交策略一直在持续进行,比如当苏联在1968年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时,中国就严厉谴责,但其目的是使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名之间名声大坏,不具有太强的进攻性。张国焘认为:“在眼下的中国,国内的因素要大于国外的因素,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无暇过多考虑国际关系,现在外交事务并非重点,就连中苏矛盾和越南问题都被放在一边。”同时,张国焘又认为:“在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与西方国家往来时,毛泽东采取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方法。

经过这次访问,美国对中国看法有所改变,导致后来尼克松上台后放心大胆展开为缓和紧张中美关系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