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曲“从前是这样”谈起——文革回忆之五十

来源: 千里 2018-11-20 10:35:4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474 bytes)
从歌曲“从前是这样”谈起——文革回忆之五十

罗海鹏(651)

1.又听歌曲“从前是这样”

前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节,俄罗斯红军歌舞团也来了,他们还在位于首府的自治区人民会堂举行了专场演出。演出节目中一个男、女声二人小合唱演唱的歌曲,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它是苏联歌曲“从前是这样”, 可能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它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俄罗斯红旗歌舞团曾来中国演出,它代表苏联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让我们喜欢苏联歌曲的人几十年来都怀念着它。这个红军歌舞团的名字是否有点在混淆红旗歌舞团的名字,让我有点疑惑。但看了演出后,我感到这个红军歌舞团水平也很高,使我得到了很大的艺术享受。但更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这首“从前是这样”的歌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上小学时,就会唱这首歌曲了,而且非常喜欢它。现在听着这首歌曲,联想了很多很多。

目前 社会上也流行一些苏联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三套车”等等,但这些流行歌曲中没有“从前是这样”。大概是由于这首歌过分地宣染爱情,至使当年大名鼎鼎的《外国名歌200首》和《外国名歌200首(续编)》都不敢收入它,其他的歌本也极少见收入,因此,文化大革命以前“从前是这样”这首歌曲已较少有人知道了。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学,那时文艺生活很贫乏,一些同是当逍遥派的有相同爱好的人就在下面偷偷传唱一些苏联歌曲。这样的行动有时也会被工宣队、军宣队逮个正着,但是我们有对付的办法,如果正在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说唱的是“地拉那郊外的晚上”,因为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首都,而毛主席说,阿尔巴尼亚是我们中国的头号朋友;如果正在唱“喀秋莎”,就说唱的是“支持英雄的越南”,因为当时中国正全力支持越南抵抗美国侵略的斗争。

我有时候也会偷偷地唱上面提到的“从前是这样”这首歌,它是苏联电影《幸福的生活》中的插曲。我在幼儿园或小学时可能看过这个电影,由于人小,电影的故事情节没看懂,但其中的音乐却留下了印象。后来大学同班同学谢韦克(他初中是育才学校的,高中是北大附中的)告诉我,那是一部描述苏联集体农庄年青人生活、劳动和恋爱的电影。故事中男、女主角谈恋爱,后来男方上了前线,战争结束他回到家乡,在草原上和过去的恋人又见面了。“从前是这样”这首歌就是女主角在草原上对重逢的恋人唱的歌曲。

大学同班同学董亦农,他中学一个同学的父母是中央某部委干部,他们要去五七干校,家里有些唱片想处理掉,董亦农就带我去要。让我非常惊喜的事是,这些唱片中有一张竟然是中文演唱的女声小合唱“从前是这样”。我在北京十一小学时有一个同学叫史晓星(大学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的),他的父亲是林彪去苏联养病期间八路军一一五师代理师长陈光,他哥哥陈耀东又是我大学的老师,我问他们哥俩借来一台电唱机,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听起这张唱片来。一遍一遍地放,我把歌曲和歌词都准确地记下来了,这个歌片我复写了4、5份,分送给爱唱苏联歌曲的朋友、同学和亲戚,自己却一份也没有留下。“从前是这样”是3拍的歌曲,节奏较缓慢,曲调优美、深沉,略带伤感。歌曲曲调看似简单,但唱到中间时要转调,如果刚开始你是用F调唱的,中间就要转到Bb调来唱,最后又转到F调。歌词也和曲调一样有类似的风格,诗一样的语言,有点朦胧的感觉,耐人寻味。好像有4、5段歌词,其中第一段歌词是:“从前是这样,如今你还是这样,勇敢的鹰,这哥萨克哟,你为什么?打破了我的平静,又相逢在这草原上。”最后一段好像是:“是我希望,盼你回到家乡,心上的人,莫猜想,我爱你的心,在从前是这样,到如今还是这样。”

2. 歌曲“红梅花儿开”和电影中其他几个舞曲

电影《幸福的生活》中的插曲不止“从前是这样”一首,更加有名的一首“红梅花儿开”也是这个电影的插曲,这是现在的中国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一首爱情歌曲。电影《幸福的生活》中还有几首舞曲,玛祖卡舞曲、波尔卡舞曲等,也非常好听,与这几首歌曲比也毫不逊色。这个电影的作曲者是苏联著名作曲家杜那耶夫斯基。中国的作曲家雷振邦给电影《刘三姐》(壮族)作曲,给《五朶金花》(白族)作曲,给《冰山上的来客》(塔吉克族)作曲,他是中国的民族音乐大王。杜那耶夫斯基在苏联音乐界的地位我觉得可能类似于雷振邦在中国音乐界的地位,他是苏联的民族音乐大王。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苏联音乐界如日中天的杜那耶夫斯基忽然销声匿迹了,我以为是在苏联的某次政治运动中失意了,后查到相关介绍才知道他是在1957年因病去世了。

3. 电影中的另一首歌曲“丰收之歌”

电影《幸福的生活》中还有一首合唱歌曲“丰收之歌”,我也很喜欢。现在还大致记得歌词:库班河上风光好,清清流水起浪潮,流水起浪潮。金色麦浪起伏不停,库班草原在叫啸。(男)我们是耕田的突击手,(女)我们计划作得周到。(合唱)要使库班打下的粮食,挤满仓库还堆不了。快收割,快装上车……啊,我们的丰收,我们的丰收,我们富饶的丰收。

这首歌一下子男生唱,一下子女生唱,一下子又合唱,热闹得很。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知识青年受电影《幸福的生活》影响很大,我看受电影里的歌曲“丰收之歌”的影响可能更大:集体农庄,农业机械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努力工作,风景优美,生活富裕,男女青年谈情说爱。人间天堂在哪里?那就是在苏联的集体农庄了。著名作家王蒙好像说过,受《幸福的生活》等苏联电影的影响,那时我们中国知识青年最向往的就是苏联集体农庄的生活。

不怕大家笑话。我上初一时是在北京六十六中走读,一天上学的路上,几个比我略大的女生走在前面,一路走一路就唱着这个“丰收之歌”,唱得好听极了,我简直就要爱上她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了。

4.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与“列宁山”

再聊聊几个苏联歌曲的我的亲身经历。现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在中国很普及,其实,我上小学六年级时的1958年,这首歌就很普及,我周围的同学都会唱。不过我们都没有认为它是一个很好听的曲子,觉得它是一般化的。现在想起来,可能一个是我们还太小,歌词的那些爱情的场景我们一点儿都不理解;还有一个是歌曲的第3句,一个升“4”接着一个升“5”,而我们都是按照普通的“4”和“5”来唱的,不可能唱准这两个音,而且当时大家也都不认识这个“#”号是什么意思,而这恰恰是这首歌曲最最精华的地方。

上初中后,俄语课上老师跟我们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获得了1957年莫斯科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我当时还觉得很奇怪,这么一首普普通通的歌曲怎么能得世界金奖。但有一次,一位同学的矿石收音机里在放这首歌曲,他赶快拉我去听,一个男高音在独唱,可能唱的是俄语吧,那节奏慢极了,整个歌曲的风味和我们唱的完全不同了,我马上就被这个旋律震住了。

我上初中的阶段,苏联歌曲中,普及率最高的可能要数“喀秋莎”了。我家里有一个手风琴,那时我自学,只会用右手拉一些歌的旋律,不会左手的伴奏,其中拉的最熟的就是“喀秋莎”了。一次,班上举行一个小型的文艺联欢会,同学们怂恿我去露一手,一个同学帮我把手风琴拎到学校。前面有一个节目是俄语老师用俄文唱歌,唱的就是“喀秋莎”。轮到我了,我就也报出我拉的歌曲是“喀秋莎”,许多同学说:“那就俄语老师唱,你拉手风琴伴奏”,这样我就和俄语老师合作演出。平时我拉这个“喀秋莎”是不会出错的,但那天在这样一个大的场面下,有点儿却场,又要考虑和俄语老师的配合,结果是不断地出错,不断地重来,最后还是俄语老师说:“还是你自己演奏吧”,我一个人演奏就没有再出错。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合作演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音高不对,我那时只会用C调拉曲子,对“喀秋莎”来说,C调是不适合人唱的,应该用F调或是G调就合适了。

初中一次课外活动时间,和几个同学一边聊天我一边在翻着《外国名歌200首》,一个教我们课的女老师走过来,问我会唱里面的哪首歌。还没等我回答,周围同学就七嘴八舌地喊:“他哪一首都会唱,老师你看这本《外国名歌200首》被他翻得这么烂了。”其实我不是每一首都会唱,会唱的大约在1/3到1/2之间,前半部分是现代歌曲,大多会唱,后半部分是古典歌曲,大多不会唱。这位课任老师接着又问:“那‘列宁山’你会唱不会唱?”问话中非常明显地表露出,所有的苏联歌曲中她最喜欢的是这首“列宁山”。这一点竟然跟我是完全一致的,我最喜欢的也是这首“列宁山”,曲调跌宕起伏,悠扬,开阔,翻译的歌词也优美极了:“工厂的烟囱高高插入云霄,克里姆林宫上曙光照耀;远处的太阳闪烁着金光,嫩绿的树叶轻轻歌唱;当我们想起年轻的时光,当年的歌声又在荡漾。”这样的歌词配合着悠扬的曲调大声唱出来,真是舒畅极了。

“列宁山”这首歌后来在我国不流行,现在的卡拉OK里完全没有它,我想主要是政治原因。这首歌每一段最后的歌词都是:“啊,世界的希望,俄罗斯的心脏,我们的首都,啊,莫斯科。”

5. 苏联国歌

小学四年级时,问同学借了一本上面印有苏联国歌的杂志,我学会了唱以后,再把这个歌抄在笔记本上。我在上自然课时抄它,由于个子小,坐在教室的第一排,不幸很快就被老师发现了,他制止了我。下课后,他又喊来班主任一起批评我,并检查我到底在抄什么。看到我抄的是苏联国歌,他有点好笑了,觉得这么点儿一个小孩,故拥风雅,抄什么苏联国歌。这位课任老师态度马上缓和了,说:“你抄的是苏联国歌,那你会唱吗?唱两句来听。”我是会唱的,但在做了错事又面对两个老师那样的情况下,吓得我一句都不敢唱。其实,一直到现在,苏联国歌的曲调,我仍能熟练地从头唱到尾。

6. 回到“从前是这样”

像回旋曲一样,曲调一,曲调二,……,最后再回到曲调一,我们再回到歌曲“从前是这样”来谈谈。

电影《幸福的生活》的这个名字是我们中国人给起的,俄文原意的电影名是《库班的哥萨克》。在中国,“红梅花儿开”比“从前是这样”有名的多;在苏联,《库班的哥萨克》这个电影放映两星期之内,“从前是这样”这首歌就风靡苏联全国,成为苏联人全民传唱的歌曲,“从前是这样”比“红梅花儿开”有名的多。

我从电脑上下载MP3歌曲,用“从前是这样”、“从前是这样,如今你还是这样”或“如今你还是这样”均查找不到,后来用“从前你这样”下载到了。这是一个女生独唱,每段的最后两句的重复,是女声小合唱,用俄文唱的,原汁原味,让我们体验一下50年、60年前风靡整个苏联的这个电影插曲的味道。

所有跟帖: 

露天电影与歌曲《从前是这样》 -千里- 给 千里 发送悄悄话 千里 的博客首页 (8914 bytes) () 11/20/2018 postreply 11:01:10

读这段台词竟然穿越到了冰山上的来客的画面和语调 -littleAC- 给 littleAC 发送悄悄话 (45 bytes) () 11/21/2018 postreply 11:35:08

千里兄,看了你写的,我很感动。 你忘记提“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 这首歌,杜那耶夫斯基作曲。被称作苏联的第二国歌。 -XYZ101- 给 XYZ101 发送悄悄话 (517 bytes) () 11/20/2018 postreply 11:46:09

那时候听这个是敌台。 -chufang- 给 chufang 发送悄悄话 chuf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0/2018 postreply 15:08:5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