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鹦鹉对红蔷薇

小院那一篱蔷薇和木香正开得热烈。

深红浅红鹅黄的骨朵密密叠叠,互相簇拥又争先恐后地从矮篱上攀过,再像一匹瀑布在高处奔涌下来,迎着渐渐有些灼人的阳光,摇曳。端的是织锦天成,香飘十里。

李渔《闲情偶寄》说结屏之花,蔷薇居首。又说木香花密香浓,稍胜蔷薇,但单种木香,又未免冷落。考究下来,屏篱间隔,藤花枝蔓贵在五彩缤纷,高下参差。要是一味追求整齐划一,像英式树篱平头齐脚,自然少了天真多了呆气, 成了“佳人忌作之绣,庸工不绘之图”。笠翁大隐于市,“觅应得之利,谋有道之生”, 实在是解人。

 

蔷薇和木香开得热烈,也昭告这一春将尽。夭桃红杏,白梨朱樱,都已经死去化作了春泥,再经过木香蔷薇这轰轰烈烈的一场,剩下就是梧桐树冠渐满,万绿浮空的夏天了。

红死红生,春花秋月,本来都是无情之物。“碧鹦鹉对红蔷薇”,是李义山的名句。花鸟本各无情,“碧鹦鹉”和“红蔷薇”又是修辞上的“无情对”,妙不可言。从诗境上看,不能强无情作有情,益发寂寞而已。

英诗说一花一世界,刹那即永恒;佛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王维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有所谓侘寂之美,但也离不开诗人之眼的观察。一切景语皆情语,伤春悲秋,物喜己哀,不过是自我意识向外的投射。

 

海明威年轻时在花都巴黎,文名未著,颇为潦倒,经常吃不饱饭,在咖啡馆写稿打发整天。他在回忆录《流动的盛宴》里写到,一次在一间咖啡馆,写作间歇看到隔桌的明艳女郎。女郎靠窗坐,一副等人的模样, 海明威自然也没上前打扰,只是默默写下:

 

“I’ve seen you, beauty, and you belong to me now, whoever you are waiting for and if I never see you again, I thought. You belong to me and all Paris belongs to me and I belong to this notebook and this pencil.”
 

海明威削好铅笔继续写小说,完成一个短篇后再抬头,佳人芳踪杳然。“I hope she’s gone with a good man”, 他写道。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良有以也。
 

 


PS:Jo Stafford的名曲“You belong to me”作于1952年,当年就登上大西洋两岸流行金曲榜单,Jo更成为第一位拿下英国流行榜首的女歌手。此曲后来有许多翻唱,包括Bob Dylan, Jim Reeves, The Duprees等在内的一众歌手各显风骚。

 

其中最有趣的,要数Carla Bruni的版本。这位法国前第一夫人不仅多才多艺,模特演员歌手都当得有声有色,更是情场高手,当上总统夫人之前,石榴裙下既有滚石乐队的Mick Jagger和蓝调大师Eric Clapton,也有影帝Kevin Costner,还有地产商出版商哲学家副总理等等形形色色人物。

 

布吕尼这一曲“You belong to me”唱起来,性感慵懒,让人仿佛置身午后街头的小小咖啡馆,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空气中是春风翻过书页和烟草燃烧的香气,而一位风情万种的女郎,踩着高跟鞋,分开人群迎面走来。那摇曳的身姿,有几分蔷薇的热情和肆意。

 

https://mp.weixin.qq.com/s/QiDut2RlYLK_TkbR7KSRYQ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