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字我看

鲁迅的字我看

 

有帖:李敖评价于右任和鲁迅的字。不去管李敖说什么。就这话题说说。

 

毛笔字栽给了硬笔字,有点像硬笔字栽给了敲键盘。这是真格的活该。

 

零零后的“哇!这是你写的?!”就没了,转句说别的了。中华文化节,办书法讲座。“这次就算了,报名的人太少了”,主办方说。

 

如闻时代脚步,咔咔的。

 

许多时候,辨别时代,根本不必动用智商情商….,闻闻空气就够了。可是…..

 

于右任就不。他耍毛笔耍得来劲,还一边耍一边说耍的要领。当然了,也换银子。昨天见兰亭奖获奖者崔寒伯说于右任的书法已入“抽象艺术”云云。

 

真的别太责怪“多快好省”“弯道超车”,什么事儿经得住于右任崔寒柏之类的磨叽,掰扯?类似的,中啊西啊,举国体制好还是民主好。方向盘一扭,一踩油门,蹭地向欧美润,齐活。

 

鲁迅呢?大清过来的人,哪有不用毛笔的。“寓在屋里抄古碑”,当然用毛笔。抄日记时,还是用毛笔,但大部分时间用硬笔。读过能读到的鲁迅文章,没见过他说书法的。    鲁迅说汉字有三美,他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汉字“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但这是说字,不是说书法。

 

鲁迅有毛笔字瘾,但也就是个瘾,送给个条幅,也限在十分熟悉的人中间。有道,鲁迅的字,谈不上是书法。信然。鲁迅写的是毛笔字,不讲究也不遵守什么法度的。由着个人的审美喜好和用笔的习气,写到哪是哪。爱谁谁,是嘛嘛。这其实是个人之于事物变革之中真实的态度。如果说鲁迅“书法”的意义,意义就在这旮旯。

 

中国人的笨以致于蠢,就是用毛笔两千年。天天要用的东东,却是个忒难用的;汉字认起来写起来本来就头大,偏还要用毛笔。真正的“人作孽,不可活”,该民族的识字人,到了清末给整成啥样?写毛笔字写书法,逃不脱被骂。

 

硬笔字,一个耳光,把毛笔打到坑里。该!中国文化传统那些个东东,大都就这质量。所以,不用去想它们的,都是假问题,假思考。

 

 

 

 

 

 

 

 

 

 

 

 

 

 

 

 

 

 

 

 

 

 

 

 

 

 

 

 

 

附鲁迅文章:论毛笔之类

 

 

  国货也提倡得长久了,虽然上海的国货公司并不发达,“国货城”〔2〕也早已关了城门,接着就将城墙撤去,日报上却还常见关于国货的专刊。那上面,受劝和挨骂的主角,照例也还是学生,儿童和妇女。

  前几天看见一篇关于笔墨的文章,中学生之流,很受了一顿训斥,说他们十分之九,是用钢笔和墨水的,这就使中国的笔墨没有出路。自然,倒并不说这一类人就是什么奸,但至少,恰如摩登妇女的爱用外国脂粉和香水似的,应负“入超”的若干的责任。

  这话也并不错的。不过我想,洋笔墨的用不用,要看我们的闲不闲。我自己是先在私塾里用毛笔,后在学校里用钢笔,后来回到乡下又用毛笔的人,却以为假如我们能够悠悠然,洋洋焉,拂砚伸纸,磨墨挥毫的话,那么,羊毫和松烟当然也很不坏。不过事情要做得快,字要写得多,可就不成功了,这就是说,它敌不过钢笔和墨水。譬如在学校里抄讲义罢,即使改用墨盒,省去临时磨墨之烦,但不久,墨汁也会把毛笔胶住,写不开了,你还得带洗笔的水池,终于弄到在小小的桌子上,摆开“文房四宝”〔3〕。况且毛笔尖触纸的多少,就是字的粗细,是全靠手腕作主的,因此也容易疲劳,越写越慢。闲人不要紧,一忙,就觉得无论如何,总是墨水和钢笔便当了。

  青年里面,当然也不免有洋服上挂一枝万年笔〔4〕,做做装饰的人,但这究竟是少数,使用者的多,原因还是在便当。便于使用的器具的力量,是决非劝谕,讥刺,痛骂之类的空言所能制止的。假如不信,你倒去劝那些坐汽车的人,在北方改用骡车,在南方改用绿呢大轿试试看。如果说这提议是笑话,那么,劝学生改用毛笔呢?现在的青年,已经成了“庙头鼓”,谁都不妨敲打了。一面有繁重的学科,古书的提倡,一面却又有教育家喟然兴叹,说他们成绩坏,不看报纸,昧于世界的大势。

  但是,连笔墨也乞灵于外国,那当然是不行的。这一点,却要推前清的官僚聪明,他们在上海立过制造局,想造比笔墨更紧要的器械——虽然为了“积重难返”,终于也造不出什么东西来。欧洲人也聪明,金鸡那原是斐洲的植物,因为去偷种子,还死了几个人,但竟偷到手,在自己这里种起来了,使我们现在如果发了疟疾,可以很便当的大吃金鸡那霜丸,而且还有“糖衣”,连不爱服药的娇小姐们也吃得甜蜜蜜。制造墨水和钢笔的法子,弄弄到手,是没有偷金鸡那子那么危险的。所以与其劝人莫用墨水和钢笔,倒不如自己来造墨水和钢笔;但必须造得好,切莫“挂羊头卖狗肉”。要不然,这一番工夫就又是一个白费。

  但我相信,凡有毛笔拥护论者大约也不免以我的提议为空谈:因为这事情不容易。这也是事实;所以典当业只好呈请禁止奇装异服,以免时价早晚不同,笔墨业也只好主张吮墨舐毫,以免国粹渐就沦丧。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然而这办法却是没有好结果的,不是无效,就是使一部份青年又变成旧式的斯文人。

  八月二十三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