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杂志第十六期 编者按
一,编者按
二,东方圣经(共二十大章 连载 )季氏第十六
(共十四章)
三,必读古代历史文献:
礼运篇(附现代文浅翻译)
四,新书发表:’
新解礼运篇‘共十章 (连载)(07)
五,学习园地
一,编者按
‘论语圣经版’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和孔子对话的大门。读论语的目的不是学古文,读论语的目的不是学历史。通读论语的过程,就是我们和圣人直接对话的过程。前置经文中的诠释,只是协助理解字义。我们计划出版二十期,每一期刊登一章论语(圣经版)力求简约,打破不良分子对论语的垄断,克服几千年来‘听某某某说论语’的愚昧现象。真理將彰現在反覆的學習中。本编辑组水平有限,如有志同道合者,欢迎加入我们的团队,共襄盛举。论语是一本天书,应该走进千家万户。孔子的智慧和大道将引领我们从迷惘走向清明,使我们活得更有意义。当中国社会精英都能用正确的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三观,中国老百姓人手一册论语并都能‘畏天执礼’,那么中国社会离小康世界也就不远了。 编者的话
二,东方圣经(共二十大章 连载 )
季氏第十六(共十四章)
16.01 季氏之忧在萧墙之内章(一)
(季氏-即季孙氏,鲁国权臣;伐-攻打;颛臾-音ZHUAN YU 专余,国名,鲁国的附庸国;冉求、仲由-都是孔子的学生,前后任季氏家臣;无乃尔是过与—难道不是你的过失吗?夫子责备冉求;东蒙-山名,颛臾国在东蒙山下,言东蒙即指颛臾国;以为东蒙主-颛臾国国君是鲁国先王封敕的,故不可攻打;在邦域之中-在鲁国国境内,故不必攻打;社稷之臣-颛臾国国君还有鲁国王公大臣的身份,故不应攻打;)
季氏将伐颛臾。冉求、仲由见于孔子,言:“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6.01 季氏之忧在萧墙之内章(二)
(夫子欲之-此‘夫子’指季氏;周任-人名,古代名人;‘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凭自己的能力任职,起不了作用就离去;‘危’、‘颠’—盲人行走之状;用彼相-请你等相助;且尔言过-此指‘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就是你们的过失;兕-音SI 四,野牛;柙-音XIA霞,囚笼;龟玉-占卜用的龟,祭祀用的玉器,引申名贵器物;椟-音DU独,柜子,是谁之过与-夫子用比喻说明冉求明知季氏之恶,不能制止又居其位而不去,则过大矣;)
冉求语:“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6.01 季氏之忧在萧墙之内章(三)
(费-季孙氏的领地;固而近于费-城墙坚固,离费邑又太近,引申为对季孙氏有威胁;子孙忧-是季氏后辈的隐患;这段话表明了冉求是参于筹划攻打颛臾国的;疾-痛恨、不齿;舍曰欲之-嘴上不说谋其利;必为之辞-实际上编造理由必谋之;丘-孔子自称;夫如是-若国内能做到如此;远人- 此指非管辖区内的百姓;修文德以来之-修治德政,使远人信服而来,引申为不应该举兵远征;既来之则安之-若远人因信服而来了,就要欢迎安置;今由与求-此指仲由和冉求,仲由虽然没有参与攻伐之事,而素不能辅之以义,亦不得为无罪,故夫子一并责之;相夫子-此指辅助季孙氏;萧墙之内-宫墙里面,引申为因不均不和,将有内乱;)
冉求语:“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02 天下有道章
(此章通论天下之势。天子、诸侯、大夫、陪臣,古代上层社会的结构和层次;陪臣-即家臣;天下有道-政治清明,也即在正统的社会次序下;礼乐《音YUE岳》征伐-指一切国家大事;十世、五世、三世-引申都不会久远之意;希不失-稀有不失败的;陪臣执国命-家臣把持国家大事;政不在大夫-政令不是由大夫把持,也即大夫不可专政;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无失政,则下无私议之意,非禁议)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03 夫子论鲁国国政章
(此章专论鲁国之事。禄-此指爵禄,引申政权、权柄;禄之去公室-此指鲁国历史事件:公元前609年,鲁国国君鲁文公去世后发生政变,嫡长子被杀,另立他人,后世称鲁宣公,而君失其政,再传成、襄、昭、定,谓五公,夫子作此时论是在鲁定公时期;政逮于-政权旁落到。。。;四世-此指政权旁落到大夫手中的情形也有四代了;三桓-鲁国第二位国君鲁桓公的子孙发展为三大家族,史称‘三桓’;微矣-式微,夫子认为政出旁门是不会长治久安的;)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也。”
16.04 益者三友章
(益者三友-与如此的三类人交往是有益的,损者三友-与如此的三类人交往是有损害的;友直-有正直的朋友在身边,当能知道自己的过失;友谅-在诚实可信的朋友影响下,当学诚信;友多闻-和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当能明理进步;便辟-见风使舵、势利小人;善柔-毫无诚信、谄媚悦人;便佞-巧言惑人者;)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6.05 益者三乐章
(益者三乐-乐意此三方面的人有大益;损者三乐-乐意此三方面的人是有害的;
礼乐(音YUE 岳)-史有记:夫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礼乐’指六经中的礼、乐二经;‘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夫子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分析了乐和礼的关系,主张用传统的礼乐制度来教化百姓及建设理想的和谐社会。在诗经和礼经中更具体的体现了乐经的宗旨。此章节其余之‘乐’皆念LE勒;节-节制、明白之意;乐节礼乐-能掌握礼乐制度的分寸来取乐;骄乐-骄奢放肆不知节;佚游-游手好闲、懒惰散漫;乐宴乐-沉溺于酒肉之乐必与小人为伍;)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