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铎王室风云录(三):动荡岁月之九日女王(2)

1553年7月9日是主日,玛丽和她的队伍做完早祷后离开剑桥,同日到达离诺福克首府诺维奇约30英里的肯宁勒庄园( Kenninghall)。肯尼勒庄园是一个砖砌建筑,建在一道护城河之内,舒适宽敞,有一个巨大的宾客厅,外加一个武器库和一个小教堂。

离开剑桥郡后,不断有地方绅士加入玛丽的队伍,在确认爱德华六世的死讯无疑后,玛丽将所有亲兵、宫人、护卫和随行的地方绅士集合在肯宁勒庄园大厅里,宣告自己是英格兰女王。

但要想真正登上大位就必须征服伦敦,而实现这个目标的第一步是得到民意支持;所以玛丽在7月9日晚上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所用措辞是不容置疑的君主语气。玛丽要求此信不仅送往王国内所有贵族和主要城镇首脑手里,还要求确保神圣罗马帝国大使和所有在伦敦的他国使节人手一份。玛丽同时向罗马皇帝卡洛斯五世本人和帝国大使去信,强调自己不接受他们让她逃走的建议,而是会带领人马去伦敦拿回属于她的王位。

7月10日,玛丽的公开信送达所有收件人,在接到书信后,罗马帝国大使大吃一惊,觉得玛丽不可能成功;大使立即给卡洛斯五世去信,要求第一时间将自己召回,以免玛丽落网后自己被牵连。

然而,37岁的玛丽,一生都在等待这个时刻。从生下来那一刻起,玛丽就被灌输英格兰的王位应该就是她的,毕竟姐弟三人只有她的母后才是地位高贵的公主。加上她坚信带领英格兰重回罗马教廷是她神圣不可推却的使命,她怎么可能将王位拱手让给新教信徒简·格雷?

同一天,伦敦方面宣布简·格雷为英格兰女王。7月10日晚,诺森伯兰公爵在伦敦塔办了一场盛宴,但伦敦的街头却异常安静,完全没有新君登基的庆典和欢乐。 宴会进行到一半,玛丽的信使托马斯·亨盖特(Thomas Hungate)手持玛丽的信件从肯宁勒到达,亨盖特是玛丽的家丁,主动请战替女王跑一趟伦敦送信,亨盖特将玛丽的信件向在场达官显贵们高声宣读,之后在场的男人们默不作声,贵妇们则开始低声哭泣。

尽管诺森伯兰公爵得知玛丽成功逃走并已自立为王,但他和枢密院并没有太在意玛丽。一个女人,既没有军权也没有财权,能掀起多大的风浪?但无论如何宴会的气氛是被彻底破坏了,亨盖特被押进地牢,公爵和枢密院当晚拟定公文,再一次否认玛丽的继承权,23名官员在公文上签了名。

7月11日,支持玛丽的乡民和地方绅士从诺福克和萨福克各地聚集在肯宁勒庄园外面,手持各种各样的武器,他们中不完全是天主教徒,一些新教徒也加入支持玛丽的行列,毕竟那是一个王权等于政权的时代,王位继承顺序是英格兰政治结构的基石,岂容被人玩弄于股掌。

反对玛丽上位的人也有,在东安格利亚和剑桥郡,也出现小规模的抗议人群,反对玛丽登基,伦敦的一些改革派牧师们也在教堂布道台上公开声讨玛丽的教皇主义者身份。

枢密院在这一天正式回复了玛丽从肯宁勒写的信,重申爱德华六世的《继承令》是在枢密院、贵族、法官以及众多见证人的见证下盖上国玺,因此简女王的登基完全合法。回信中同时重申玛丽的“私生”地位已经被先王的议会法案通过,从法律角度而言玛丽无权继承王位。枢密院要求玛丽“停止以冒牌者身份继续骚扰简女王的任何子民,使得他们动摇对女王陛下的信心与忠诚”。枢密院接着在回信中提醒玛丽,为了王国的稳定,希望玛丽能够立刻放弃正在做的事情,臣服于简女王。

诺森伯兰公爵很快得知,自己儿子罗伯特·达德利带领的400精锐骑兵没能在赫特福德郡抓住玛丽。伯爵知道,玛丽在外时间越久,支持她的人就会越多。公爵开始以女王之名向地方贵族写信,要求他们忠于爱德华六世的遗愿,确保对安女王的忠诚,阻拦亨利八世私生女玛丽向伦敦进发。

7月12日 ,面对可能发生的王军围剿,玛丽和支持者转移到萨福克离海岸线仅15英里的弗拉林汉城堡(Framlingham Castle)。


图1:萨福克郡弗拉林汉城堡,伦敦之外的重要皇家城堡之一
Tudor Times | Mary I: Significant Places

弗拉林汉城堡是个强大的防御工事,环绕城堡的城墙有40英尺高8英尺厚,共有13个高塔制高点。玛丽的支持者人数不断扩大,“无数的平民小团体用一切可以找到的武器来武装自己”。

当晚,玛丽这边收到两个好消息。一是罗伯特·达德利的骑兵绕道金斯林(King's Lynn )到达贝里圣埃德蒙兹(Bury St Edmunds)后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原地等待援兵,这不仅给玛丽这只平民武装时间备战,还腾出了一块大约55英里的缓冲区。二是之前拒绝她进城的诺维奇已经宣布玛丽为英格兰女王,并且会给玛丽送来更多的兵力武装。

12 日晚间,诺森伯兰公爵在伦敦调度了人马,按他自己的意思是由亲家公简女王的父亲萨福克公爵带领他们去围剿玛丽,自己留在伦敦主持大局。但简向公爵哭诉,请求诺森伯兰这位“王国内最好的将军”亲自带兵,让她的父亲留在伦敦塔守在自己身边。此时伦敦方面收到的情报是,东安格里亚、柴郡和德文郡都已宣告玛丽为新君,甚至有报告说罗伯特·达德利带领的400精锐骑兵中也已有人倒向玛丽。

7月13日,罗马帝国大使被简女王传唤到伦敦塔,他吃惊地发现,他所遇到的很多朝臣并不支持诺森伯兰公爵一手策划的简女王登基,相反,倒是有很多人向他表示对玛丽的同情和支持。

7月14日,诺森伯兰亲自带领大约600人马离开伦敦去萨福克郡围剿玛丽。实际上,公爵此时心里很明白,无论他怎么做,英格兰的局势、前途和继承人问题都已不可能由他控制,王国事务和继承人纠纷已经让他十分厌倦,引用他自己写下的手书:“我已陷入忧虑的深渊,并且对此无法不感到悲伤。” 其心力憔悴溢于言表。

公爵此时已经是一头绑上了推磨的驴,不管是局势所迫还是他自己的尊严,无论结果是喜是悲,这场戏都得唱完。诺森伯兰公爵7月14日傍晚时分在伦敦市民冷淡的目光中出了城门,士兵们情绪低落,行军速度也很慢,诺森伯兰公爵沿途以每天4便士的军饷招兵买马,但收效甚微。

7月15日,消息传到伦敦,诺森伯兰公爵安置在诺福克郡海边守护的四艘战船也叛变了,战船指挥官派人送信到弗拉林汉城堡,承认玛丽为新君。而此时枢密院成员们也在诺森伯兰离开伦敦后开始策划政变,其中就有年轻的威廉·塞西尔(爱德华六世秘书)和派杰特(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秘书)。15日傍晚,公爵和他的人马到达位于伦敦和剑桥之间的维尔(Ware),一天一夜的行军路程不到30英里。

7月16日,诺森伯兰的队伍到达剑桥,计划在这里和其他贵族的私兵汇合后一起攻打弗拉林汉城堡,但诺福克海军叛变消息传出后,这些贵族的私兵们拒绝加入队伍。诺森伯兰公爵此刻真正的是在孤军奋战,他向枢密院加急去信,要求增兵,但枢密院只答复他信件收到。

简女王的父亲萨福克公爵亨利·格雷此时开也开始担心,如果诺森伯兰公爵无法拿下玛丽,女儿和他自己的性命都将不保。做为最后的挣扎,萨福克替女儿向伦敦市民发布公告,强调简女王登基的合法性,要求伦敦的贵族和市民“不要让王冠落入外人和教皇主义者手里”。虽然伦敦是新教改革派的基地,但贵族们意识到,一旦玛丽攻入伦敦,他们就会被新君认定是叛党。

玛丽这边的士气却是越来越高。16日玛丽在弗拉林汉城堡检阅了部队,任命了总指挥官,开始练兵并制定伦敦攻城计划。

7月17日,诺森伯兰到达圣埃德蒙兹(Bury St Edmunds),离弗拉林汉城堡不到30英里,但他很快明白,以他现在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取胜。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公爵只能驻守原地,等待永远都不会到来的援兵。而他在伦敦的枢密院同事们,已经逃离了诺森伯兰这艘沉船,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继位,一旦败事大家都可能人头落地。

到7月18日,局势已经完全一边倒。圣埃德蒙兹那边,诺森伯兰的军队公开哗变,而伦敦这边,枢密院也开始行动。

诺森伯兰在离开伦敦之前,将枢密院成员、简女王和她的父亲都扣留在伦敦塔,由忠于公爵的驻军看守。随着局势对诺森伯兰越来越不利,看守的驻军也越来越松散。7月19日,塞西尔、派杰特和其他枢密院成员一起,在驻军的眼皮子底下离开了伦敦塔,前往泰晤士河上游的贝纳德城堡(Castle Baynard),伦敦市长、市议员和资深市民也先后赶到,王国里几乎所有政要都聚集于此。

第12代阿伦德尔伯爵亨利·菲茨阿兰(Henry Fitzalan, 12th Earl of Arundel)第一个站起来说话:如果大家继续支持简·格雷的女王地位,内战不可避免,内战继之引来外国势力介入,这对英格兰极为不利。年过五旬的彭布鲁克伯爵威廉·休伯特(William Herbert, 1st Earl of Pembroke)紧接着站起来,拔出他的剑,宣告:我用这把剑协助玛丽坐上王位,如若不然,情愿搭上自己这条老命!

值得一提的是,菲茨阿兰家族是英格兰最古老的门阀之一,从十三世纪初就持续拥有阿伦德尔伯爵封号。亨利·菲茨阿兰的父亲是亨利八世的教父,他自己15岁就在亨利八世王宫中做侍从,他和玛丽的死忠支持者诺福克伯爵还是儿女亲家。

休伯特家族的门阀地位虽然不如菲茨阿兰家那么古老或那么富有,但他们与都铎家的渊源更深。我们在亨利七世篇中提到亨利七世的生父埃德蒙·都铎在玫瑰战争中战死时,亨利七世还在他13岁的母亲玛格丽腹中。埃德蒙·都铎战死后,威廉·休伯特的祖父是未成年小寡妇玛格丽特的监护人*。亨利八世登基后,威廉·休伯特跟随国王南征北战,他和亨利八世还是连襟(妻子是亨八第六任王后凯瑟琳·帕尔的妹妹)。

诺森伯兰公爵接任爱德华·西摩成为摄政委员会主席后大权独揽,阿伦德尔和彭布鲁克这两位王国里的资深贵族都靠边站,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他们都不可能支持诺森伯兰和简·格雷。

A painting of a person with a red beard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图2:阿伦德尔伯爵油画,身着罗马皇帝风格外衣

在7月19日贝纳德城堡这场策反会议上,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为简女王说话。会议后,大约150人来到伦敦塔大门,以玛丽女王的名义勒令看守交出所有钥匙。伦敦塔里,简女王的父亲萨福克公爵见此情景,意识到大势已去,做父亲的本能是保护女儿,他冲进简的房间,见到坐在华盖高椅上的女儿,萨福克一把扯下女儿头顶上的王室徽标华盖。

与此同时,策反的贵族和政要们来到伦敦市中心奇普赛街广场,宣告玛丽女王为英格兰新君。简女王统治结束,从7月10日到7月19日,一共九天。

圣保罗大教堂的钟声随即敲响,唱诗班再次用拉丁语唱起《赞美神》(Te Deum),伦敦主要十字路口都燃起篝火,7月20日,枢密院给还困在剑桥的诺森伯兰公爵去信,要求他放下武器。

接到枢密院的信后,诺森伯兰公爵第一时间向愤怒的人群解释,说他是受命于枢密院才来讨伐玛丽女王的,现在既然枢密院改变了想法,他自然也会放下武器。公爵然后将自己的帽子摘下抛向空中,高呼:上帝保佑玛丽女王!公爵对自己的人说,玛丽是个仁慈的君主,一定会赦免大家的,得到的回答是,别痴心妄想统治者的仁慈。

7月21日,阿伦德尔伯爵带人赶到剑桥去逮捕诺森伯兰公爵,公爵束手就擒,没有丝毫反抗。

A map of a country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图3:1553年7月6日至8月2日玛丽和诺森伯兰的行军路线图,红线为玛丽从哈特福德到伦敦途径,黑箭头为诺森伯兰从伦敦到剑桥途径。

从爱德华六世逝世到现在,对于所有这一切惊心动魄事件的发生,伊丽莎白公主一直做冷眼旁观。爱德华去世当天的7月6日,伊丽莎白在伦敦河岸街自己的住所萨默塞特宫。7月10日简·格雷被推上王位后,伊丽莎白第一时间离开伦敦回到赫特福德郡的府邸阿什里奇宫(Ashridge House)。7月13日,伊丽莎白接到诺森伯兰公爵新政府来信,希望她能够出面支持简女王,伊丽莎白以身体抱恙为由迟迟不动身,实则是在等着看简和玛丽最后谁能胜出。

伊丽莎白这么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此时的她即无资本也无必要参与夺位游戏,再次被弟弟爱德华六世和诺森伯兰公爵剥夺继承人地位肯定也会让她十分恼怒;此时此刻她最明智的选择是“留得青山在”。

Ashridge House
图4:阿什里奇宫,亨利八世在遗嘱中将它留给伊丽莎白公主
Ashridge House: How the former home of Henry VIII is branching out - BBC News

7月19日之后局势明朗,玛丽已被宣告为英格兰新君。伊丽莎白做出选择,从赫特福德郡回伦敦,一路留意玛丽的行程,并依据玛丽的行程来调整自己的脚程。伊丽莎白29日回到伦敦萨默塞特宫,30日带自己的亲兵去伦敦东郊旺斯特德(Wanstead)与玛丽汇合。姐妹二人在这里(Wanstead Hall)小住了几日,虽然从内心来说这一对姐妹从来都不是一路人,仇视彼此,但此时必须放下分歧一致对外。

1553年8月3日,玛丽女王在500亲兵护送下进入伦敦,伊丽莎白公主跟随其后。两位公主的人马一前一后进入伦敦,向子民们显示都铎家的姐妹情深。

玛丽的坐骑用金色织锦包裹,玛丽自己披着绣着金线的紫色天鹅绒外袍,胸前戴一条大金链子,头上脖子上都戴满了耀眼的珠宝首饰,伦敦城墙的东城门奥德门(Aldgate)外站满了市政要员,迎接新君玛丽女王进城。

进城后,玛丽直接来到伦敦塔,探望关押在这里的贵族和旧教主教们,在诺福克公爵和温彻斯特主教嘉丁纳的带领下,爱德华六世的囚徒们齐刷刷一片跪在玛丽女王面前。玛丽将公爵和主教扶起,说到:你们因为我而坐牢。接着,“仿佛地震一般”,伦敦塔礼炮震响。

不到三星期后的1553年8月22日,诺森伯兰公爵约翰·达德利被押送到塔丘斩首。公爵向围观者承认自己“一生都在罪恶中度过”,并抱怨是新教改革者们让他走上邪路,“我恳求你们相信”,公爵在行刑台上说到,“我今天以天主教徒身份赴死”。而前一天晚上,诺森伯兰在伦敦塔小教堂做了旧教弥撒礼,表示自己已回归旧教。行刑台上自首,除了希望家人免受牵连外,也出自他的本心。行刑前一刻,公爵用拉丁语背诵《诗篇》第130篇“De Profundis”:“耶和华啊,我从深处向你求告!”

按照习俗,侩子手请求受刑者的原谅,公爵回答:我死一千次都不为过。公爵用手指在地上画了一个十字之后将头放在木墩上,侩子手只用了一斧头,就结束了49岁的约翰·达德利的生命。如果知道自己的儿子罗伯特·达德利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玛丽女王继任伊丽莎白一世最信任的朝臣加挚爱,老公爵会不会走得舒心一点?

诺森伯兰公爵约翰·达德利之所以失败,除了他越位将儿媳简·格雷推上位之举不得人心之外,更主要的还是他的优柔寡断和重大决策失误。他没能在爱德华六世逝世之前及时将玛丽控制住。玛丽大约是在7月4日,也就是爱德华六世离世前两天成功出逃。如果达德利提前部署,及时派出人马扣押玛丽,英格兰历史就会重写。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

————————————————

*【都铎王室风云录(一):亨利七世是如何登上王位的(4) - 博客 | 文学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