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夕

来源: 2025-10-22 09:58:55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一九七二年的中秋節:

 

爸爸按照中國人傳統,從中國舖店中買回月餅、糖果盒和小燈籠。南美洲黑人媽媽和大兒子侯賽因、小兒子恩迪從屋內搬出桌椅,安放在露台上。媽媽擺放食物在桌面,爸爸把小燈籠掛在露台的欄桿上。

 

全家圍在一起嘗月,望著天上皎潔的月亮,思念起遠方的親人。爸爸對孩子們憶述,當年十八歲那年,與堂兄在中國廣東台山鄉下互相道別,堂兄去了美國紐約,自己選擇了南美洲牙買加。如今我們與堂兄的生活,有天壤之別。

 

「唉!」爸爸嘆惜了一聲,望著孩子們說:「孩子們!牙買加的月亮是無法看到光明,當年我選擇錯了。為了你們的前途,我打算送你們去紐約讀書。」

父親聯絡堂兄弟,幫忙按排孩子在紐約的学校。

 

 

校園生活:

 

九月開學前,紐約的孩子們跟著父母,穿梭在紐約繁忙的街道上為他們準備開學用品。然而,侯賽因和恩迪乘達美航空的飛機,剛降落在紐約甘迺迪機場。他們一臉惆悵,拖著沉重的行李箱,在陌生的紐約街頭尋找爸爸為他們準備的住處地址,最終在德蘭西大道高中旁邊找到那間簡陋的房子。

德蘭西中學以亞裔、拉丁美洲裔、非洲裔、意大利裔、猶太裔學生為主,來自五湖四海。學校不大,但課程齊全。

 

恩迪進入學校後馬上融入學生群體生活:運動場上、圖書館裡、課室裡,到處都有他的身影。侯賽因就像個保姆一樣,站在遠處,眼睛總是跟著他的身影轉。放學後,恩迪留在學校跟同學聊天,他幫恩迪提著書包站在旁邊等候。恩迪參加課外興趣班,他就拿著書本坐在一旁呆等。如果恩迪因打架生事被帶入校務處受訓,侯賽因馬上緊張地以家長身份接受老師的投訴,並簽保證書把恩迪帶回家。

高中畢業後,他們辜負了爸爸的期望。侯賽因在餐館當幫廚,恩迪則跟朋友一起入職郵局工作。

 

命運的齒輪從此開始:

1986年,恩迪已有了家庭,在郵局工作並置產安家於蒙茅斯郡。侯賽因到了三十歲,依舊單身,埋頭在廚房工作,洗菜、處理材料。

 

某日,十七歲的學生妹露斯來到餐館。她打扮時尚,性格開朗,經常與侯賽因調笑、約會。不久兩人過著同居生活。由於收入拮据,侯賽因向弟弟恩迪訴苦,恩迪建議他也進入郵局工作。

 

入職郵局後,侯賽因與恩迪為鄰居。房東是一位七十歲的老太太,侯賽因為人善良,院子除草、管線修繕,他一切義務包攬。老太太對侯賽因也像家人一樣親熱,互相照應,勝似親人。

 

不久露斯懷孕,老太太騰出一間房子,裝修成溫馨的兒童房給侯賽因。

 

1987年七月一日,早晨,陽光燦爛,院子裡的鮮花盛開,喜氣洋洋。老太太滿臉笑容地幫忙布置嬰兒房。侯賽因開心地抱著剛出生的兒子在房間轉著,恨不得兒子馬上叫他爸爸。他為兒子取名查理斯。露斯坐在沙發上,享受著他們的喜悅。

 

自從查理斯出生後,老太太高興地忙前忙後,照顧新媽媽露斯和寶寶查理斯。侯賽因對她的幫助十分欣慰與感激。

 

然而,露斯自孩子出生後,生活完全倚賴侯賽因和老太太。除了餵奶就是看電視。她覺得生活枯燥,看著孩子覺得煩惱,完全提不起喜悅。侯賽因以為她日夜照顧孩子辛苦,於是把她寵成公主。

 

為了讓露斯和兒子日後有更好的生活,侯賽因拼命加班。他忘了自己是血肉之軀,在裡外工作的壓力下,有一天累病,不得不在工作途中回家休息。

 

剛到家門外,他聽到兒子響亮的哭聲,焦急入屋,卻看不見露斯的身影,急忙抱起兒子去找老太太。老太太見他入屋,立刻崩緊著臉,雙手握緊,坐立不安,憂慮地告訴他原委。近來露斯常常外出會友,起初短暫離開,後來早晚不歸。老太太為阻止她外出,謊稱身體不適不能幫忙照看孩子,沒想到她竟將孩子鎖在屋裡便離去。

 

侯賽因聽後,腦海翻滾,想不到為什麼她會將四個月大的兒子獨自留在家中。萬一兒子……他不敢往下想。難道她有了新的……?為什麼……?他口齒顫抖,拿不定主意。突然看到老太太牆上掛著電話,慌忙拿起電話打給弟弟恩迪,可惜手指抖得按不上號碼,還是老太太接過電話,把原委告訴了恩迪。

 

收工後,恩迪和一眾好友鄰居趕來。他們中有儲備軍排長王子、沉默勤快的肯尼、性格開朗愛孩子的本尼,以及逾八旬慈祥的老標。他們或出力、或出主意,齊心協力安慰與幫助侯賽因。

 

報警後兩週,警方調查發現露斯已與新男朋友搬往外州,無意回來。警察建議控告她遺棄孩子,但侯賽因選擇原諒。他心中仍對她有情,只為孩子失去母愛而感到悲痛。老太太心疼這對父子,主動承擔起照顧查理斯的責任,讓侯賽因安心工作。                                                                    廂情願 :

 

在郵局裡,侯賽因與一位菲律賓女子金米成了搭檔。金米獨自在美國辛勤打拼,靠臨時工收入寄錢養活遠在菲律賓的一大家人。她樂於助人,但也經常向朋友借錢。

 

侯賽因這個單身父親,日夜為孩子和工作操勞,壓力巨大,尤其是孩子生病時,他經常要從學校接孩子去見醫生、買藥、回家日夜照顧,三線奔波,累到連一頓飯都沒時間好好吃。他幾乎沒有時間為自己準備飯盒上班。

 

金米和侯賽因共事多年,彼此熟悉。每當侯賽因家裡遇到困難時,她會在下班第一時間趕到他家幫忙照顧病童。每逢休息日,她也會去他家幫忙收拾,經常多帶一份便當給他。金米總是微笑著,有意無意地伸出手,作出要錢的姿態。侯賽因也毫不吝嗇,把錢交給她。

 

這樣持續了多年,侯賽因對這份溫情心懷感激,對她萌生愛意。這對苦命的風雨同路人互相關心。每當金米向其他朋友借不到錢,正發愁時,侯賽因如及時雨般,義不容辭地把錢送到她手上。即便知道對方無法償還,他也毫無怨言。

 

金米發現侯賽因暗戀她,開始利用他的善良。她手段高明,每當想要錢時,就裝得淒涼痛苦、愁眉苦臉,與平日衣著整潔、笑臉迎人的樣子截然不同。侯賽因看到她這副悲慘模樣,心疼不已,馬上亂了方寸,上前安慰。一問之下,金米便梨花帶雨地哭訴家人如何逼迫她要錢:「我又不是開銀行,我哪裡有那麼多錢……」侯賽因立刻拿紙巾安慰她。

 

為了幫助金米,他甚至願意加班,孩子上學花費也因此捉襟見肘。每當如此,他仍自願掏錢幫助金米,錢一到手,金米馬上換上笑臉,甜言蜜語地道謝。

 

隨著時間推移,金米對侯賽因的愚弄與欺騙愈演愈烈。她把他當成私人提款機,每次都靈驗。款項越要越大,侯賽因甚至喘不過氣。金米只要情緒一鬧,侯賽因便四處借錢交到她手裡。金米暗自竊喜,侯賽因卻糊裡糊塗跌入了金米挖下的金錢無底洞。

 

金米生日那天,侯賽因為她籌辦浪漫燭光晚餐,並拿出戒指向她求婚。她卻無情拒絕,以「時機未到」為由,讓侯賽因誤以為努力即可感動她。

 

恩迪和朋友們不斷勸告侯賽因,提醒他多年來盲目地以金錢支持金米的家庭。原因是金米長期借錢不還,早已失去許多朋友。他的前任好友本尼、東尼皆是受害者。尤其是東尼,深陷情網無法自拔,精神崩潰,最後辭職回菲律賓接受心理治療。

 

但侯賽因選擇相信金米。他心想:這些年來金米一直在身邊幫助,滴水之恩不能忘,怎能因為金錢與她計較??。

 

命運的齒輪在此終斷:

 

夏日將至,各大航空公司寄出大量引人注目的廣告,金米一直在查看與比較機票。她最終選擇了五月三十日搭乘達美航空,飛回菲律賓度假兩個月。臨行前,她囑咐侯賽因代為管理信件和帳單。

 

侯賽因甚至拿出兩個月的工資,悉心幫她繳付房租、水電費,特別是信用卡費,因為她買了大量禮物要送給親人。

 

某日,一封來自菲律賓的電報寄到,發信人竟是曾經的受害者東尼。內容是:「婚期已定在七月二十八日,等待著你。」

 

七月三十日,金米回到郵局上班。侯賽因迫不及待追問電報事件。金米情緒煩躁,否認一切,拒絕解釋。兩人爆發激烈爭執。侯賽因認為:「我們的關係要坦誠相對,不應有秘密。」金米被逼急了,竟語出驚人:「我從來沒有任何承諾過,我們根本沒有關係,一切都是你一廂情願的幻想!」

 

這番話猶如重錘擊碎侯賽因的心。他臉色漲紅,身體顫抖,呆立當場,神情茫然,最終無言離開郵局。

 

 

黎明前夕:

 

當晚凌晨,紅岸火車站傳來緊急剎車聲與警車笛聲,救護車呼嘯而過,劃破黎明前夕的寧靜。郵局接獲警方通知:「侯賽因發生事故……」

 

金米被主管叫去調查問話,最後她自動離開郵局。朋友們趕赴醫院,剛進入病房,幾個身穿白衣的工人噴灑殺菌劑,氣味熏天。病床上,血跡斑斑的白布覆蓋著那個善良又癡情男子的殘軀。侯賽因的命運齒輪,永遠停止在三十七歲。這慘不忍睹的景象讓大家掩面痛哭,恩迪當場崩潰,失聲痛哭,昏厥倒地??。

 

警方調查結果:據目擊者指證,侯賽因自凌晨零時起便在紅岸火車站徘徊,時而大哭,時而大罵。凌晨四點十五分,他跳入鐵軌。警察趕到時,只見一堆血肉模糊的殘軀,僅憑身上的工作證確認身份。

 

人間有愛:

 

恩迪為查理斯安排生活。自從侯賽因不幸離世後,老太太傷心欲絕。她自查理斯四個月大起便親手照顧,如今望著十二歲的孩子竟成孤兒,她抱著查理斯痛哭,決心繼續撫養他。

 

老標一直沉浸在失去好友侯賽因的痛苦中。他想起侯賽因在工作上對自己的關照:每逢刮風下雨、冰雪天,他總是負責接送自己上下班。老標年事已高,又無兒女,於是決定將積蓄全部捐出,設立《查理斯教育基金會》來幫助這個孤兒成長。

 

老標的提議獲得王子與朋友們一致贊同,他們共同擬定章程與保障措施。

九月第一個星期的勞動節,天氣已涼,郵局門外種下的秋菊與金銀花盛放,滿園秋色。郵局休息室裡,王子和朋友們擺好咖啡與甜點,許多有愛心的同事也帶來拿手菜餚。派對開始時,王子向同事們公布老標的計畫號召大家支持。肯尼和本尼負責分發影印的章程,恩迪和老標準備好筆紙為大家報名,全體同仁踴躍參加。

 

世事無情,人間有愛。《查理斯基金會》在愛心人士的支持下迅速成立。

 

查理斯也不負眾望,在大家的幫助下茁壯成長,最終成為優秀的物理治療師,自願加入郵局健康保健小組,回饋曾經幫助過他與父親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