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嗟鸠兮,勿食桑葚!' --水果中的文化密码

"于嗟鸠兮,勿食桑葚!" --水果中的文化密码
2025-9-27


石榴

老宅男冥王Hades垂涎侄女Persephone美貌,裂地掠之入冥府。丰收女神Demeter痛失爱女,悲云惨雾笼罩大地,草木凋零,生灵将灭绝,悲声回响在奥林匹斯山。

众神调停,欲救回仙女。无奈吃了阴间的石榴籽,只能终身为冥后。一年大半可回阳间,与母团圆。故世有四季。

晶莹的石榴,是血红的契约,众神莫能违。


桑葚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卫风·氓》。

成熟的桑葚,圆润鼓胀,色艳如血,诱惑着小斑鸠。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甜美序曲,终成弃妇悲歌。

奥维德笔下的恋人Pyramus和Thisby,因误会双双殉情,血溅白桑,遂有今日红桑葚。

从《诗经》弃妇到奥维德殉情,果实不只是果实,而是爱情最惨烈的注脚。


莲子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青荷蓋淥水,芙蓉葩紅鮮。郎見欲採我,我心欲懷蓮。——《子夜四时歌·夏歌》

如石榴、桑葚,芙蓉—莲子意象明了。

莲花是印度教大神梵天的出生地,后又得佛教青睐,佛祖菩萨罗汉牛鬼蛇神都喜欢坐在上面。本是代表原始生殖的莲子,被拔至哲学高度。

情爱的隐喻,信仰的莲座,从闺怨到哲思,一粒小小的种子开出的并蒂莲。


结语

石榴定下冥界的婚约,桑葚酿出殉情的血色,莲子写满少男少女的心事,苹果一口咬掉乐园,葡萄让酒神开起派对。当世人品尝这些果实时,咀嚼的早已不是果肉的甘甜,而是神话的故事、欲望的暗码,以及文化调制的深刻佐料。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