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好听和干实事,当然是选说的好听的

来源: 2025-10-10 06:25:4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转/摘

当年那个“预支梦想”的奖章
2009年,奥巴马刚刚走进白宫,诺贝尔委员会就迫不及待地把金灿灿的奖章挂在他胸前。
理由很简单——“他让世界重新相信和平。”
那一年,他上任还不到九个月,没有任何外交成果,也没有签署任何协议。
他只是发表了几篇动听的演讲,讲理想、讲多边主义、讲“人类命运共同体”。
于是,欧洲人热泪盈眶,媒体称他为“希望的象征”。仿佛只要一个温文尔雅的黑人总统出现,战争与仇恨就会自动瓦解。
然而,这是一场全球性的浪漫误会。
几年后,美国在奥巴马任期内发动了最多的无人机空袭
利比亚被炸得满目疮痍;叙利亚陷入血海;“阿拉伯之春”,最终演变成了“中东的浩劫季”。
当年的“希望先生”,最终成了“优雅的轰炸者”。
 
特朗普:用算计维持和平的“野蛮现实主义者”
特朗普从未假装自己是救世主。
他粗鲁、直接,不讲政治正确。
但在第一任期四年,他却是美国数十年来少有的“无新战争时期”。
他不信理想,只信交易;
不信联合国,只信“你要什么、我要什么”。
正是这种“商人逻辑”,让中东短暂出现了罕见的平衡:
推动签署《亚伯拉罕协议》,让以色列与多个阿拉伯国家建交;
与朝鲜领导人两次会晤,朝鲜那几年异常安静;
启动阿富汗撤军协议,结束美国史上最长的战争。
他没有诗意的演讲,但做了几件真正减少流血的事

如果诺贝尔和平奖的标准是“谁让世界稍微没那么乱”,特朗普显然更接近“和平”的本义。

 

诺贝尔委员会的尴尬:理想奖,还是现实奖?
诺贝尔和平奖长期以来更像一场欧洲式的精神仪式
它不是在奖“和平”,而是在奖“我们还相信和平”。
评委们不敢奖励“强硬的和平”,只敢奖励“好听的理想”。
所以,当奥巴马拿奖时,全世界欢呼;
而当特朗普在白宫草坪签下中东和平协议时,评委们却集体沉默了。
因为如果真把奖颁给特朗普,就等于承认——
“和平并非由信仰造就,而是由权力平衡与利益妥协换来的。”
这句话太刺耳,它打碎了欧洲的道德幻梦,也刺破了自由主义的自恋泡沫。
 
谁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奥巴马的和平:象征的安慰剂,让世界短暂相信“文明尚未崩塌”。
特朗普的和平:冷酷的结果主义,他知道人类不会停止竞争,于是尽量让竞争不要演变成战争。
他不是圣人,但可能是这个时代少数真正理解权力边界的政治家之一。
 
和平的真相,往往不体面
世界从未被“善意”拯救,它被维持在脆弱的平衡里,靠的往往是算计、冷静与克制
奥巴马代表文明的幻觉,让人感动;
特朗普代表文明的现实,让人安定。
如果诺贝尔和平奖真想表彰那些“让世界暂时没烧起来的人”,它迟早要面对一个冷冰冰的事实——特朗普比奥巴马,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写在最后
和平从不是光环,而是一种清醒的力量。
愿我们在幻觉与现实之间,看见真正的冷静与勇气。
如果你认同,请点个“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