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过日子边记记(三十)
读书
“元载败。妻王氏曰:“某四道节度使女,十八年宰相妻。今日相公犯罪,死即甘心,使妾为不出来啊舂婢,不如死也。主司上闻。俄而亦赐死。”录自宋代王谠《唐语林校证》。
有议:
“四道节度使女,十八年宰相妻”,比“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不但毫不逊色,逊辞,还多出更多的真切!
“俄而亦赐死”。好皇帝。善解人意,尊重妇女。
另: 元载于万年县佛堂子中,谓主者,“乞_快死也。”主者曰:“相公今日受些污泥,不怪也。”乃脱秽袜,塞其中口而终。”
有议:
元载,皇帝恨的人,下令弄死的人,临刑,能提要求。透露出唐政治文明还是有个调子的。
联想:瞿秋白死前,又能写字雕刻,又能和狱交谈;临刑,自选地方:“此地甚好”。样板戏《杜鹃山》的党代表柯湘,能“且把我刑场变战场,谈谈革命……”这堪称“文明开放”的社会。
一个社会有没有救了,看守政治犯思想犯的公安下手轻重,可作为一个很实质性的观察点;林脗张志新的死况,非常说明所处社会的性质。
据此以观,民国和以前各朝,都比解放后的社会,文明程度高。
鲁迅等
鲁迅,陈寅恪,顾准,是思想的起点。陈丹青,李承鹏,武中剑,尚未达到起点的水平;简中圈和民国不在一个档次上。有没有这些个认知,表现出来的是识数不识数。出了简中圈,就没有“回到民国”的需求。而在简中圈出不来的,“回到民国”是个不错的选项。
儿子寄来一家入睡合影。
好片子!许久不见。
人物好。我们的三个巨星。
神态好,都蒙娜丽莎得很。
意境好,身心沉浸欧洲文明很久的人,才能构成的。
画面感,不逊罗浮宫里任何一幅名画。
文化水平,博士级别。
能拍出这样的片子,真的很牛!
昨日两遇
走山,上一大岥。遇见她,满头白发,双手拿着走山棒。寒喧。“你一人?”老婆问。“是的。很peace。”
在德国,无论在哪里与遇,都相互道“祝福上帝”!在北美,喜怒哀乐,都“感谢主”。前天,到码头。车里坐着对老夫妇,安安静静地坐看大湖;不远处,两上年纪的女人,相对而坐,坐得都耐看,说着话。
文章道,文明如画。置身其中,文明如沐,养人得很。
另一遇:下午,送育好的菜苗给一在教会里认识的人。
浓荫里的小区。蛮点赞自己对它们的不熟视无睹。都见不到人,草坪都修剪得宜目,多有花花草草围簇。在里面走,开车,不由得诗情词意涌诵的。真会过日子,岁月落到这里,哪舍得离开?拥抱每一天,每一刻,见不到,却感觉被抱着了。
他让我们看看他的园子。青菜一畦如景,绿,刺眼。藤架子上,苦瓜垂,冬瓜墜。“好看不好看?”他说得笑嘻嘻,道出知识分子种菜之旨。他随手给我们剪摘果蔬。移民的日子过到这份儿上,应了阿庆嫂那句话,“茶喝到这份儿上,总算喝出点味道来了。”
二哥买了本杨奎松的书《读史求实》。
作答:
“这人,不懂外国语。观点很内卷。陈寅恪的好看,只是读来不顺。费正清的《中国近代史论稿》也很好。”
把话说完。杨奎松,一九五三年生人,人大党史专业。这样背景的人作的文史哲,不看。他们不懂外国语,文言也读不溜,十八岁以前,一个思想来源。上大学后,遇上的是荒废了十年的老师。都说七七级七八级怎么怎么厉害。扯得厉害。杨奎松,就是这两届的。
七七级七八级,是命运的倒霉蛋。现在他们成学者和博导硕导了,他们的读者和学生比当年的他们,好足有限。
一个家庭的软实力
文革中,小姐夫家处的南工大院,跳楼的,被整垮的,不时发生。家中见乱。他父亲说:“会过去的。”定海神针,一家安渡。
忽兴全家下放潮。大哥赶回,对父亲一字一顿:“不下。不要答应。”救了姚家。
这是不俗的意义。用现在的话:一个家庭的软实力。
老婆一直坚持:离开大陆,不商量。此可谓我们这一代人的软实力。已逃出三个。孙辈,努力,再跑出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