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现在有一个苹果(康德版)
看大家兴致勃勃的在讨论上帝,既然如此,怎么能没有苹果呢?跟风讨论一下夏娃亚当怎么认知到苹果的(康德版)。
1.苹果的物自体(thing-in-itself):我们永远无法直接认识到物自体。它以一种我们不可知的方式“扣打”我们(成为感官刺激的来源),开启外界认知第一步。
2.感性接受:我们的感官(outer sense)被动地接受物自体所引起的刺激,产生颜色(红色)、形状(圆的)、气味(果香)等感觉 (sensation)。
2.纯直观(pure intuition):重点!!!空间与时间,这是我们先天具有的形式(a priori forms),而不是外界物体的性质。所有从外界接受到的材料,都必须先被时空“格式化”。
4. 经验直观:空间与时间作为先天形式,把感觉限定在“这里、现在”,形成一个表象 (presentation, Vorstellung),即经验直观 (empirical intuition)。这里的“表象”不是表面现象,而是对对象的呈现 (presentation),可以理解为PPT里的presentation。
5. 理解力(也有译成知性的,understanding)与范畴(categories):理解力通过人先天自带的范畴,把这些经验“框”起来,变成“一个”“实体”苹果,并赋予它因果效应(例如吃了能变智慧)。
6. 统觉统一(apperception):终于,在“我思”的先验统觉统一之下,“我意识到这里有一个苹果。”苹果由此成为我的经验中的对象。
前一段时间又看了遍《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刚好写一篇我理解的Kant关于认知的过程。疏漏和错误难免,放上来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