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简中圈的时代来到了!——— 简中圈的面子和里子
纯简中圈的时代来到了!——— 简中圈的面子和里子
五五年生人的,整七十了。也就是说,八十岁的人,一九四五年生人,四岁就进入简中圈,当然是简中圈里的人。九十岁的,不是,但还能说得动的,有也不多了。总之,纯简中圈的时代来到了。
“他妈的”国骂,变成陈丹青的一好,动不动来一句“他妈的“傻X”。”挺重复,但就当作用的是加重语气修辞方法吧?换句话说,“他妈的”这个“卑劣的创造”,放在简中圈,有点违和,不到位。把隔着的几层布扒拉扒拉,直接“性开放”,才合了简中圈的氛围。“听老梁说故事”的老梁,对着采访的女记者说“先日后发展”,像苏州人嗑瓜子。女记者听到,很平常地点头同意,好在没像寻常那样,下意识地把听到的重点重复一遍。
语录体,简中圈的最爱之一。还记得小红书《毛主席语录》了?其实是林彪小编想说自己,但又怕系统地说,太累,就用“语录”。有如《论语》,是弟子们借老师显自己的编辑功夫,见识深度。所以,金句莫问句主,看点在金。金的成色如何,就公说婆說。我就是看到了这个滴漏,也许跟着来躺平,偷懒。哈耶夫的书一定不好读。就用摘金句,虽然有点像偷卖人体器官,蛮做孽的。问题来了,为什么有这最爱?简中圈里普遍没外国语,只会写简体中文,用它想写说,怎么可能去读原著。纵然有会外语的写了说了,也没人听得懂看得懂啊。本土的鲁迅,写的是杂文,已然附和着懒,简中圈不也是觉着难和拗口吗?感觉,当下简中圈,连“快餐文化”都嫌费事,改成撸串了,即金句文化。就这个命。写繁体字的人群就是没死的,也说不动写不动了,简中圈全面上岗,在家是爷奶,在外是中国大爷大妈,在论坛是热门博主,热点。下一代们也没好到哪儿去。鲁迅那句“我真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才是个尽头”牢骚,又显灵光了。
瑾怀南直言,看书只看到唐宋。更直地说:这几十年里写的什么论著,搞的什么科研,从来不看,他也劝别人别去看。
易中天成了著名历史学家,不是玩笑;陈丹青是眼下天花板级的思想家,这话是好几个女文人说的,才四十左右,正处女人第几感觉发达得最厉害的年龄节点;李承鹏,书中剑,都是当下的匕首,投枪,一段时间,露几手,咔咔的。
把开国大典里那帮坏蛋的下水去掉,把毛主席诗河中山大王气滤掉,总还剩下点民国的渣。周恩来的风度 ,乔冠华的才气,有装的部分,但去掉装,架子在。再去看看当下的知青帮,一个个,没得个样子。这还是混得人五人六的。再去看看相亲的,碰瓷的(特注:这是简中圈里人才干得出的事。还有“扶不扶”),绝对的阿Q不如,祥林嫂不如。“相由心生”的环境一点都不差。视频里,周继红,掩不住的坏相;那个唱“军港的夜”的,润到美国多少年了,仍一嘴王朔骂;吴艳妮会犯邪,陈芋夕耍心眼,张子宇很快学会那一套,生及长在简中圈里,像是没得选。
这说的是简中圈的面子。它的里子呢?
简中圈里文化人的标配:没外国人点头说的“有外国语”;连退而求其次“读原文”,遍地都不能。
除了简中圈,其他的圈就是“待过一段”。就是润了的,也再组简中圈,文学城,华夏文摘,*****,约克论坛,等。到处设孔子学院,这是简中圈人水平才想出的主意。完全是造了个赘。简中圈里的人,都是个孔子学院。他们到处扎堆。上述的文学城,*****,华夏文摘,不就是民办孔子学院吗?虽然他们一律地不读论语,或者“也读过,但太长,太拗口,又是文言文”。总之,洋的不会,土的,也不来思。
当年的独生子女被宠坏了,因为民国里生及长的祖父母还在,所以称他们为“小皇帝”;这些祖父母带不动小孩了,但是还说得动,他们的孙女自称“本宫”“闺蜜”。自从祖父母大部分没了,活着的也说不动了,“熊孩子”“女汉子”“日后提拔的女干部”脱口而出。玉宇澄清万里埃,纯简中圈的时代到来了,“爱你没商量”“老铁们”“你丫”“说人话”得势了。这就是简中圈的“人文”底子溜到舌尖时的样子;
五零后,都成爷爷奶奶了。他们能提及当作份量的阅历经历就是上山下乡当知青;上调后多抱怨“被耽误了”“步步塌”,后来学舌自称“共和国同龄人,一块儿成长大的,共和国的脊梁之类;再后来,混得好的,祸害国家;混得不好的,祸害社会。“你坏,我比你更坏”的时代upgrade了,变成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干不到的”时代。譬如“扶不扶”成了当下哲学法学道德的全国性难题?女干部提拔,必须走那个程序;存款上亿的,没一个是个东西;如果是个贪腐就抓,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会选举投票人不够法定人数;如果严查学历水份含量,就会没首级。也就是说,在简中圈里,连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机会都没有。变坏,变丑,变烂,变成渣,必须的。
爷爷奶奶就这样了。儿女们呢?
“年龄,nothing;Money ,matter。”女孩说。“我们是最后一代”,加点文采:丁克族。
显然不怎么样。可都还年轻。但如果就是在简中圈里待,也好不到哪儿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