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国演义》带偏了的所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一剑不喜欢《三国演义》的另一个原因是老罗的谎言弄得太离谱。一两个配角换一换可以,但主角老罗都敢瞎换。

如同现在的文化走廊,写手名单无所谓,你整个xyz过来没关系,但版主总不能瞎搞吧。

大家知道,《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主要角色是谁? 自然是下面几位:

1, 吕布,
2, 刘备关羽张飞
3, 曹操
4,袁绍,袁术,
5.   孙坚 


《三国志》中记载的实际情况是 :

 反董卓联军主要成员(189–190 年)
1. 袁绍阵营(大盟主)
袁绍:渤海太守(实际号召者,推为盟主)

韩馥:冀州牧

孔伷:豫州刺史

刘岱:兖州刺史

张邈:陈留太守

鲍信:东郡太守

2. 袁术阵营(后勤和南方兵力)
袁术:当时任后将军,驻在南阳

孙坚:长沙太守(袁术派北上作先锋)

3. 其他响应诸侯
公孙瓒:幽州牧

陶谦:徐州牧

王匡:河内太守

张扬:河内相(后来才投)

鲍鸿:山阳太守(部分史料提到)

4. 没有真正参战但名义上响应的势力
史书记载很多诸侯只是观望,甚至阳奉阴违,例如:

刘表(荆州刺史,态度暧昧)

马腾、韩遂(西凉军阀,未直接参战)


2. 战斗呢,盟军除了孙坚打了胜仗,别的都不灵。那个公孙瓒手下的刘关张连上阵的机会都没有。


根据《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孙坚同学战斗情况是这样的:

董卓派部将胡轸领精兵迎战孙坚,孙坚部在阳人(今河南温县附近)遇敌。

战前,胡轸本打算趁夜袭击孙坚,但部下吕布(当时为骑都尉)与胡轸不和,夜袭未成。

次日双方大战,胡轸军大败,董卓另一将吕布也没能扭转战局。

孙坚乘胜追击,斩敌数千,董卓大惊,弃洛阳焚城而西撤长安。


3. 看见没有,吕布同学当时只是个小头目,还不听主将胡珍同学指挥。至于那个被关云长砍脑袋的华雄,呵呵,根本没机会上场。还有什么曹操给关云长敬酒,没有的事。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