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看了些唐朝以前的古诗, 两点感想

江总   南还寻草市宅

 

红颜辞巩洛,白首入缳辕。  (缳-丝换车旁)

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荪。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

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花落空难遍,莺啼静易喧。

无人访语默,何处叙寒温。百年独如此,伤心岂复论。

 

诗多忧伤,年过半百,还是少读为妙。

看到这首诗,感慨现代社会变化太快。古人50来年后,即使历经数次战争,仍可以看到家园故地的一些旧景旧物。现在的中国,少则10年多则20年,面目全非。别说活着人的心灵跟不上,大概死者的鬼魂也无法寻踪。

回国时,不时有同学旧友提起叶落归根之类,我常对之说:祖坟都没有了,何谈归根?(我们家乡所有坟墓都迁到一个公墓地里,新死的也只能葬在指定的公墓里。可笑的是:据说数步之隔、几米开外,不同墓穴还可以分风水高低,收不同钱)。

 

谢灵运说:天下才气若为10斗,曹植独得8斗(是为才高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谢灵运比陶渊明晚几年。按道理,陶渊明的诗文应该是不比曹植、谢灵运差多少。难道:

  1. 文人相轻,只相轻同时代的(谢比陶只小10岁,基本上是同时代人,而曹植是100多年前的),但可以尊古,抬高古人的地位来贬低同时代的其他文豪。
  2. 门阀心态,陶渊明祖父(或曾祖父)官至军委副主席 (但其家族前辈出身低、后辈也再没进中央高层、就那一个国阶干部),比起谢家(仅次于王家的当时天下第二门第),还是低了一个档次;而曹植是皇家出生,几乎当皇帝的,门第自然比谢家还高一档。谢灵运是否因此“看得起”曹植,但“看不起”陶渊明?大家都知道东晋是最讲究门第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