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业经济,要让百姓丰年灾年都过得下去,大概税率不能超过15%。
我没有很多数据,但据说文景之治时,税率低于10%(最低时只有3%),百姓、基层蓬勃发展。到汉武帝时,为战争不断加税,导致汉朝统治几乎崩溃。
在欧洲,教会先取10%后,政府最好只收5%,一当超过10%(总税率超20%),百姓丰收时还好,一当灾年就不足以生存,内部就乱起来。以法国为例,收5%的税,国王就不能大有作为,最后统一大部分欧洲。一当王朝想大干一场,扩军备战,(包括大规模面子工程来增加国家软势力、文化感召力),税率上升,开始开疆拓土,不出30年内部必乱,前面的扩张成果全部回吐。因为30年内大概率会出现超过一两年的灾荒。
从另个方面,欧洲在一个教会下面,打仗时就不能大规模屠杀抢掠,以战养战。很多战争的胜利一方,很多时候就是善于以战养战,比如杀土豪分土地。近来,历史专家或业余专家提问:为何原来在明朝毫无战力斗志的军队士兵,一投降满人后,就如狼似虎,战力爆棚?主要原因就在于, 明朝以税养军队,但税收不上来,军队供给严重不足。投降清军后,打赢了自己烧杀抢掠就行了,不用朝廷发钱。军队就斗志昂扬,去打仗求胜,然后抢钱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