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解闷的爽文是完全可以的(鸦片有些言重了:人活的那么累,总需要解压的吗)。但如果用武侠来理解人生和社会,那就避不开这种文学形式固有的硬伤。
#1:人的成长(主角),和社会关系(武林),都有一个大于其余一切的单项指标:武功。这项指标的重要性,大于其他所有指标的总和。所以既是行走江湖的本钱,也是个人成长的主要目标。没有什么不能靠武功解决的事情。
这个可能和中国两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学而优则仕,考进士翻身的文化传统有关。在西方社会里,这个单项指标在古代是血脉,近代则无疑是财富。
在这一点上,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其实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翻版,或者后者是前者的翻版。
#2:武林基本上是一个零和,纯竞争的结构,没有什么共赢的概念。在小李飞刀里,百晓生甚至搞出了个兵器谱:我要想从武林第四成长成第三,那么只有两条路:打败第三,或者杀死第三。
这个在纯体育界比如网球男单,还有道理可云。做为社会结构,无疑是极不健康,或者非常有害的。
#3:武侠小说要想‘爽’,你不能总要求一个人从三四岁就刻苦练功,练到七十岁终于练到天下第一,那样的小说没人看。于是山洞得到武林秘籍,雪山挖出千年灵芝,或者被临死老者灌几十个甲子的内力等等,是最常见的剧情。
当然也有什么美女中了情毒,急需男主‘舍身解救’那一类的,哈哈。
这个在现实社会中,显然是乐透彩票中奖的再现。
综合 1/2/3。武侠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单一指标,你死我活,大家都指望中彩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