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没文化的屁股论和陶三的吃饭论还有快乐人生说几句实例

来源: 2024-08-22 00:28:3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今天有点空插句嘴。

没文化最爱用粗俗的屁股举例,对这一点我都忍好久了。心说,您怎么屁股那么大,什么都往上坐?不嫌硌得慌?

当然陶三也没强多少,只会拿吃饭举例。想起来刚出国的时候和同事聊天,我说到北斗星,我说我们中国人认为像个勺儿,他说他们认为像个车。然后说,你们中国人真是什么都能和吃联系起来啊。

那让我很惭愧。

我想了一下,觉得大家讨论的是两件事。1,是否应该让社会群体中每个人平等地享受社会资源。2,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些资源不是白来的,要有代价,如何付那个价。

对于1,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就是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人应该平等享受公共资源,如同干净的空气水,和其他infrastructure。不错,我指的资源还包括了交通(公交),教育,医疗,保险体系。那是社会稳定的保证。或者换句话说,让每个社会群体中的人,都能负担。

当然不是免费。这中文网爱说什么医疗保险教育免费,我心里话,瞎扯,这世界上有免费这件事?贵死了,什么都不懂才会那么说。但是要让每个人能负担得起或者说不觉得有压力,陶三例子里最穷的那个比如。那是判断一个社会体系是否良好运转的关键,也就是,水桶最短的那块板决定水平面。

我举我们这里的例子好了。

大家都知道我仨孩子,真的是从怀孕生产,到幼儿园小班,幼儿园,小学中学(现在大学已经有一个在读了)都见识到,也一直工作(大学算是公务员,所以从公务员到工业界)也算是了解一点点医疗教育养老保险这些,所以随便说几句。

医疗肯定是公费医疗。生孩子不要钱(包括住院期间饮食),但是怀孕期间如果有妇科医生开的比如叶酸,那要去药店买要交钱的(肯定不是原价,大概一个比例吧),如果自己买非处方药,肯定自己付。我工作,孩子养老保险跟我,否则可以全家都跟爸爸,也就是全家只要有一个人有正式工作,那么这一部分不必担心。

有没有2. Klasse?当然。我同事爸爸80几岁做心脏手术,如果排队等会两个月到半年,他说那我们不走保险,自己付钱,那么Termin是下星期。

Grabbelstube就是幼儿园小班要父母付钱,理论上是从0到3岁,不过太小一般没人送,18个月开始的比较多。但是要妈妈上班,不然不收(那算是公共资源,每年要公司重新开证明证明你上班的)。幼儿园(3到6)分半天和全天,妈妈不上班的不许送全天,也要证明。

小学不收钱,但是Afterschool收,按家庭收入我记得是三档。我每次都交最多,肯定不是收入高,是因为如果俩人都上班怎么也够最高那个线。

上面三类的钱都是市政收。所以如果一个孩子交,全价,第二个,半价,第三个,免费(这一点各个地方和国家之间略有差别但是思路一致)。我几乎各种情况都经历过,所以很清楚。

公立音乐学校也是这样收,第一门课(或者兄弟姐妹)全价,然后半价,然后免费,三门以上不收钱(放心,没人有本事同时学三门乐器以上的,你试试就知道了)。这些我也全部经历过,而且账单都是寄给我,你问我们孩子爸爸,他绝对没我清楚。

以上对低收入家庭可以免费。我记得是4口之家2200?2500?欧/月,具体到个位数。我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可以平等享受这些资源,但是很可惜,如果低收入家庭很难有父母有心送孩子上音乐学校这种了。

工作肯定同时有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了,听同事说他养老金的数目是他工作时候的70%差不多。

以上是基本每个人都需要的谁会资源。

然后负担,也就是税这一部分。政府不是盈利机构,他没本事赚钱,只是负责分配钱怎么花。

我们最高的税肯定过50%,我记得说单身收入高的能到60%甚至70%,那个我没经历具体不知道。我记得我自己应该是40%左右?我没太注意具体数字,反正看着Brutto挺多的然后哗啦就没有了。

我不做全职。我们这里基本有孩子的妈妈做全职的可能不会超过5%(我目测的,我直接认识的一个都没有)。而且特别有小孩子的时候如果你做全职会被认为是怪物的。怀孕生产期间走保险,回来上班绝对没问题,就是升职受限,因为你俩孩子生完带完能上班起码要超过三年再半职甚至更少工作时间,那不会有人给你留着位子的,肯定被原来年轻的男同事超车。

我仨,这方面肯定认了。

其实我想,什么是对家庭的保护?这才真正是。

周围同事应该差不多吧。因为有最低工资,我们行业算是总的来说高收入(我肯定不是,先说),所以大家没差多少,都叫穷,物价飞涨,买不起菜了,但是也能凑活过。

怎么说呢,让换,或者打回去重新投胎,好像也没人愿意。

我说的当然是欧洲社会的普通人,年薪百万以上的不了解。不过也是吃米活着的吧(不可能人人喝西北风啊),也没什么值得我羡慕的,跟我换我也不换。

所以下面说快乐人生,我说那不是再容易不过的事?只要身体健康,不作,不贪心,怎么都能过的挺好的。

皇帝来了也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