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丑:紐也。
律曆志曰。紐牙於丑。釋名曰。丑、紐也。寒氣自屈紐也。淮南天文訓、廣雅釋言皆曰。丑、紐也。糸部曰。紐、系也。一曰結而可解。十二月陰氣之固結巳漸解。故曰紐也。
十二月,萬物動,用事。
後漢書陳竉傳曰。十二月陽氣上通。雉雊雞乳。地以爲正。殷以爲春。
象手之形。
人於是舉手有爲。又者、手也。从又而聯綴其三指。象欲爲。而凓冽氣寒、未得爲也。敕九切。三部。
時加丑,亦舉手時也。
凡丑之屬皆从丑。 上言月。此言日。每日太陽加丑。亦是人舉手思奮之時。各本譌作時加丑。今改正。
放到《吉日》里,“丑”大概是“万物动”的意思。作者在后面追,前面一群动物在跑。
《孟子》里有位公孙丑,都公孙了,父母不会给他起个负面的名字,可能用了“舉手思奮”的含义。
《竹书纪年》是很有意思,我很多故事都从那里编。说不定它有更久远的参考资料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