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保罗

保罗是耶稣基督的追随者,他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因迫害他所加入的团体的追随者而皈依基督教。然而,正如我们将看到的,保罗更适合被描述为该宗教的创始人之一,而不是皈依者。学者们认为新约中的七本书都是保罗写的;他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教师,也是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和现在的希腊的传教士

基督教的创始人

在上个世纪,学者们开始将保罗视为基督教这一宗教运动的真正创始人。保罗是一名散居犹太人,属于法利赛人党派,他经历了耶稣复活的启示。在这次经历之后,他游历整个东罗马帝国,传播耶稣将很快从天堂归来并迎来上帝统治(“王国”)的“好消息”。保罗并没有建立一种新宗教;他相信他的一代是世界末日之前的最后一代,到那时这个时代将会改变。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耶稣并没有回来,第二世纪的教父们转向保罗的著作来验证最终成为基督教教义的创造。因此,保罗可以被视为基督教的创始人,基督教是独立于犹太教的一个宗教。

在基督教传统中,他被称为大数的保罗因为路加说他出生在这里(使徒行传 9:11)。当时,大数位于西里西亚省,现在是土耳其。但保罗自己表示他来自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地区(见加拉太人书)。路加提供了保罗生活中的许多标准元素,但其中大部分与保罗本人在书信中所透露的内容形成鲜明对比。例如,路加声称保罗在耶路撒冷长大,师从许多被认为是规范犹太教的第一批拉比,并最终成为议会或犹太公会的成员。保罗自己说他只去过耶路撒冷两次,而且只停留了几天。我们该如何处理这种矛盾?

一方面,路加在描述保罗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目的,即他愿意服从耶路撒冷的任何命令,不断向他们咨询如何完成他的“使命”。另一方面,保罗也有自己的目的,声称没有人告诉他该做什么,而是复活的基督给了他游戏计划(见加拉太书),所以他不断否认耶路撒冷对他整体活动的任何影响。归根结底,当涉及到保罗的动机和实际工作时,从历史性的角度来看,通常最好参考保罗的书信而不是路加的版本。

保罗的作品

在新约中,传统上认为有 14 封信是保罗写的,但现在学术界的共识认为,这 14 封信中,有 7 封实际上是保罗写的:

  • 帖撒罗尼迦前书
  • 加拉太书
  • 腓利门书
  • 腓立比书
  • 哥林多前书和哥林多后书
  • 罗马书

其他信件很可能是由保罗的门徒所写,以保罗的名义来行使权威。我们认为这些信件是间接性的,这意味着它们从未打算作为系统神学或基督教论文。换句话说,这些信件是对不同社区出现的特定问题和情况的回应。它们不是作为基督教意识形态的普遍指示而写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变得重要和有意义。

保罗的皈依

保罗是法利赛人,他声称在“律法”方??面,他比任何人都更热心,也更了解律法。在他的大部分书信中,所讨论的律法是摩西律法。他属于便雅悯支派(因此路加可以使用以前的名字扫罗,这是一个相当著名的便雅悯支派名字;名字的改变往往伴随着对新人观点的改变——亚伯兰变成了亚伯拉罕雅各变成了以色列,西门变成了彼得,等等)。他也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皈依者。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失明已经成为突然顿悟和皈依的隐喻。

然而,“皈依者”并不是最准确的用词。皈依意味着从一种信仰转变为另一种信仰。这个概念用在保罗身上有两个问题:

  • 当时,他基本上没有基督教信仰
  • 当被问及保罗自己会如何看待自己时,他本人也感到很模棱两可。

当他说“我在外邦人中就作外邦人,我在犹太人中就作犹太人;向什么人就作什么人”时,这无助于我们解决问题。在谈论保罗的遭遇时,最好说他是被神呼召的,这是古代以色列呼召先知的传统。

移除广告
广告

在加拉太书中,保罗说他看到了复活的耶稣的异象,耶稣委任他成为外邦人的使徒。这对保罗的权威至关重要。每个人都知道他从来都不是核心圈子里的人,所以保罗辩称他拥有与早期使徒一样的权威,这是耶稣的直接指示。这对于解开保罗在招募领域对摩西律法的看法也至关重要,在试图分析他的观点时,应该始终牢记这一点。

保罗被呼召成为外邦人的使徒,这令人震惊,因为正如他坦白承认的那样,他以前曾迫害过上帝的教会。这是一个多么有含义的句子!大多数学者对这句话的含义无法达成一致。第一个问题在于“迫害”一词。在希腊语中,这个词的意思可以是任何含义,从起哄到扔鸡蛋到身体虐待。他从来没有真正解释过这一点,也没有解释他为什么这样做。路加说,他曾经在议会中投票判处基督徒死刑,然后他从大祭司那里获得了逮捕令,逮捕了大马士革(他在那里得到启示)的基督徒。这是路加的夸张之词;当时的大祭司没有这样的权威,尤其是在另一个省。

 

 

圣彼得和圣保罗,来自地下墓穴蚀刻画

圣彼得和圣保罗,来自地下墓穴蚀刻画
匿名(CC BY-SA)

 

保罗是个迫害者

保罗可能也受到了同样的惩罚——39下鞭打,这是犹太教堂的一种惩戒。但这又引发了更多问题。犹太教堂理事会只有在社区成员同意的情况下才有权采取行动。换句话说,保罗本可以不做这件事,但他没有——这是否再次表明他仍然认为自己是犹太人?而且,他为何受到鞭打?基督徒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会导致纪律处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提出了许多理论:

移除广告
广告
  1. 基督徒的教导违背了摩西律法。对于外邦人而言确实如此,但外邦人从来就不被要求遵守律法。
  2. 基督徒用弥赛亚的狂热煽动人们。这是犹太人起义前的几十年。犹太教堂当局是否认为这种布道对他们社区 罗马之间的和平构成了威胁?
  3. 基督徒和犹太人为争夺那些在犹太教堂闲逛的外邦人的灵魂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犹太人认为基督徒对他们的招募区域构成了威胁。这显然是错误的;犹太教不是一种传教宗教。
  4. 保罗和约翰一样,都具有很高的基督论。他看到耶稣在天堂的经历意味着耶稣对他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被神化了。他提倡崇拜耶稣,这可能是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的转折点。他在给腓立比人的信中重复了他继承的一首赞美诗:

5 在你们彼此的关系上,要有与基督耶稣相同的心意:
6 他本有神的形像,
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取;
7 反倒虚己,
取了奴仆的形像,
成为人的样式。8
既有人的样子,
就自己卑微
,存心顺服,以至于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9
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
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 10 叫一切 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
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 11 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 使荣耀归与父神。

 

“万膝跪拜”表示崇拜。希腊犹太教吸收了许多天神,并有相应的等级制度(大天使、基路伯、六翼天使等),但没有人提倡崇拜这些神灵——只有上帝才有资格崇拜它们。从这里开始,基督教开始脱离母教。

保罗与律法

保罗认为,他的工作是将“好消息”带给外邦人。他所写的关于律法的几乎所有内容都与此有关。在以色列传统中,摩西律法从未被理解为适用于外邦人,因此外邦人不需要遵守割礼、饮食法或安息日规定。这三项是重点,因为它们是使社区分离的物理仪式,而保罗试图打破社??区之间的障碍。保罗对这个问题很坚定。原因之一是,这可能是他所经历的——他很可能观察到外邦人受洗时发生了一些精神表现(例如说方言、房间震动、预言等),因此他深信不疑。如果上帝选择以这种方式认可外邦人,他们怎么可能不被纳入王国呢?

但保罗有一个问题。他是一个法利赛人。律法对他意义重大。上帝怎么可能创造了律法,却不将其普遍适用呢?这就是问题所在——他永远不能说律法不好,所以他为它辩护,但同时,它不适用于外邦人。这样做,他有时会把自己逼入绝境,并就这个主题提供了数百年的学术书籍和评论。

 

早期保罗书信集

早期保罗书信集
Heycos(公共领域)

给加拉太人的信处理了这个律法问题。保罗的计划是在整个东罗马帝国建立社区,然后通过信件保持联系或再次拜访他们,看看他们过得怎么样。加拉太是土耳其中部的一个省。显然,保罗离开后,其他人来到这里,传授了不同的福音。保罗对此感到愤怒。正如他所说,“即使是天使传来的,也没有比他的福音更好的福音。”这种不同的福音提倡割礼、饮食法和安息日义务,而这正是保罗所反对的。所以,他向那些社区重复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教导。

保罗翻开圣经,在创世记 12 章亚伯拉罕蒙召的故事中找到了理由。保罗声称,有了名字(万国之父)和应许,外邦人也包含在最初的契约中(“万国”,希腊语 ethnos,翻译为“外邦人”)。但那么,上帝为什么要颁布限制包容性的摩西律法呢?保罗认为,律法的作用是教导教导教师,通常是奴隶,陪同小男孩上学,也在家里上课。换句话说,律法是定义罪的指南,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罪,我们怎么能选择呢?但现在基督是“律法的终极”。有些圣经将其翻译为“律法的终结”,但更准确地说,它的意思是“律法的目标”。

这是否意味着基督的犹太信徒不再需要遵守律法?当然不是——如果你生来就受律法约束,你就必须遵守律法。

几个世纪以来,保罗的教导被总结为“向外邦人传教,不受律法约束”,但这其实是一个误称,导致人们对保罗的思想得出许多错误的结论。他的外邦人可以不受割礼、饮食律和安息日规定的约束,但他们并没有完全摆脱律法。千万不要以为保罗会让外邦人继续崇拜偶像或遵守其他异教习俗,并将犹太人的伦理和慈善观念融入他的社区。在他的书《保罗》中,EP 桑德斯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保罗对律法的看法,并得出结论,保罗遵循一种宗教模式,或者说一个人如何进入以及如何留在里面。对保罗来说,外邦人不是通过遵守律法进入的,而是一旦进入,他们就必须遵守律法(或保罗的版本)。

保罗的另一句话成为了几个世纪评论的基础,最终导致马丁路德脱离罗马教会。保罗声称外邦人唯有因信才能得救,而不是因行律法。他所说的行律法是指社区之间的仪式障碍:割礼、饮食法等。但几个世纪以来,它被理解为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巨大分歧。仔细阅读他的书信就会发现,保罗并不是在反对犹太教本身,而是在反对那些认为外邦人必须先成为犹太人才能加入社区的其他基督徒。这些其他的基督徒是谁?我们认为他们可能是外邦基督徒,而不是犹太人。那么为什么外邦基督徒会提倡割礼呢?

保罗说,他在传教领域工作了几年之后,他去了耶路撒冷参加外邦人的会议(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路加在使徒行传第 15 章中提到的会议)。时间很奇怪(学者们认为会议大约在 49/50 年)。而且,根据路加的说法,外邦人在彼得与哥尼流会面后得到了批准,那么为什么多年后还需要开会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一种理论是时间在流逝,而耶稣还没有回来。也许一些外邦基督徒认为他们没有先成为犹太人是错误的,并认为这样做将有助于加速末日的到来。

 

保罗并不担心时间问题。根据他自己的经验,他认为当他的外邦人转向以色列的上帝时,这是末日的标志(关于上帝最终干预的预言传统中的一个元素)。作为“外邦人的使徒”,他在这个群体中的角色对于迎接这些最终元素至关重要。换句话说,王国等待着保罗尽可能多地接触外邦人。一旦完成,犹太人就会看到光明并加入(罗马书9-11)。

死亡

我们无法确认保罗在何处或如何去世。保罗致罗马人的书信很可能是他最后存世的作品之一,在信中他告诉读者他将前往耶路撒冷访问,然后会去罗马看望他们(计划继续前往西班牙)。路加讲述了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的故事,在那里他(作为罗马公民)有权向罗马皇帝上诉。《使徒行传》的结尾是保罗在罗马被软禁,继续传教。只有在后来的公元 2 世纪叙述中,我们才找到保罗在罗马受审的传奇材料(据称有保罗和斯多葛派哲学家塞内加之间的书信)。定罪后,他被斩首,尸体埋在城墙外通往奥斯蒂亚的路上,这样他的坟墓就不会成为神龛。多年后,这里成为了现在的罗马圣保罗大教堂,梵蒂冈一直声称他的遗体安放在教堂内的石棺中。

谷歌翻译Paul the Apostle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