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Jane and Dear John 4
星星,爱情。
流星,也是爱情。
一架从阿珍和阿强头顶飞过的飞机,划过天际,由实到虚,完成了感性到理性,自由到精神的过渡。对爱情的瞬间体验,让即便没读过几天书的Dear John和Dear Jane,也可以成为哲学家。
爱情,正如星星,作为一个整体,似永恒的,不变的。所以我们千古咏叹。一旦到了个体,到了具体“爱上了”的两个人,阿珍和阿强,都意识到,是短暂的,随时可能破灭的。
——像划过天际的流星。
“阿珍爱上了阿强
在一个有星星的夜晚
飞机从头顶飞过
流星也划破那夜空
虽然说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爱情确实让生活更加美丽”
刚好那么巧,就有一颗流星划过么?
那个“也”字和“那”透露了,“流星划过夜空”是耳熟能详的说法,谁没听过,谁又真当回事。只是在这样的夜晚,两人心底的迸发摩擦、激情燃烧、猛烈碰撞之后,把曾误认为星星的即将降落的飞机,意识到,并比作一颗短暂而灿烂的流星而已。
爱情既永恒,又短暂。既是两人的体验,又带给人挑战和困惑。
这种个体与整体的区分,早在先秦时期的名家公孙龙就提出了,“离坚白”。
一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你去摸它,只能感受到它的坚,你看它,只能感受它的白。所以,在公孙龙看来,石头的坚和白是可以分离的。而且,一颗石头的坚白是短暂的,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却可以把“坚”和“白”单独抽离出来,是永恒的,不变的。
再说善恶,也类似。多妹和公孙龙一样高明,曾提到过,一个人的善恶是念,是变幻的,但善、恶作为一个整体,是绝对的。
就好像假设地球毁灭了,所有物质不存在了,我们要重新设计一个新的地球,那么坚、白、善、美这些东西是还在的。否则你又如何设计呢?
阿珍、阿强体验到了。他们说不出。但这无妨。因为自己的体验,两个人之间的体验,已经足满,不需要与他人说,
你看我这是不是爱啊?
不需要。
至于什么是爱情,我也就不多说了。人生就是体验。而爱情,一定是男女之间的一种高峰体验。它一定是相互的,超越的,能体验到爱与被爱的,而性不过是个自然。简单的情欲、单纯地感动,只想一味地占有,这些都不是爱。
有时我想,应该单独给个名字,从基督对世人之爱、父母对子女之爱,以及简单的男女性爱之中,划分出来。不过正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事儿本就说不清。
所以干脆还是强为之名——Love吧。
作为整体的Love,是永恒的,不变的,作为个体的Love,为什么如此短暂呢?
一个相互,就难倒了一大片对吧?
你不是一个人打乒乓球,你是打过去,对方又打回来。
即便相爱的两个人,你打过去,我打过来,也有各种现实的、世俗的阻拦,让人平生无奈。尤其是禁忌之爱,是民间传说、影视剧中最喜欢的了。因为戏剧矛盾突出,故事引人入胜。
如果恰好是这种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呢,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英国病人》、《廊桥遗梦》,那自然是同频同向叠加,double的高峰体验,几乎把自己燃烧殆尽,是彼此天空最璀璨的流星,并从个体升华到整体的永恒。
这种划破长空,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规则。
最后,作为个体的爱情,既然是两人的,隔着人心,总会是脆弱的,患得患失的,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褪色的,甚至悄然消失、戛然而止的。
所以我们常说,爱情是美丽的一瞬,一瞬即永恒。因为爱情,碧海青天、漫漫长夜,就不再显得那么长、那么空了吧。
我想,这是阿珍和阿强接下来能感受到的。如此,过渡到“人生有没有意义”这样的哲学命题,是自然的,而不是突兀的。
Dear Jahn和Dear John谈人生意义,可不可以,当然可以。
人生有体验就可以。它就来自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