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邓艾庙”的最后一句“血食巴山伴武侯”, 诗人似乎不认可邓艾得蜀人祭祭祀。因为诸葛亮与其继任者的二十年善养蜀中百姓,百姓感恩而立庙祭祀,所以立庙祭祀诸葛亮是正当的。川蜀之地因诸葛亮的德政带来的人口增加、生活变好,亡国之时,邓艾可以几日烧杀抢掠而毁之。(其实诸葛亮治理蜀国也是苛政、税很重、征兵很多,只是吏治清明,没有贪官污吏横行,不管如何似乎川蜀人民是认可诸葛亮的)正好今天早上看了YOUTUBE里讲曾国荃攻入南京后几天的烧杀抢奸,将南京城毁家灭人亡。(题外话,上海的发迹,是否与天平军起义阶段,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都有巨大破坏有关)这样看来,后主快快的降,邓艾接管后善待蜀国官民,使川蜀之地经历战乱亡国,但城好家在人活。因此,邓艾是值得“血食巴山伴武侯”。诗人大可不必为鼓励长志气而“挥刀砍石恨谯周“。长志气,个人层次可能破财伤身,国家层次可能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