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姐好,很久未见。每次看到看姐的用词用句,总觉得那个年代人的一种正义感威慑感,还有昂首挺胸感,这恰恰是这儿的若干

本帖于 2024-05-07 20:01:09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土豆-禾苗 编辑

读书人所没有的气质。

1,关于“伊朗青年的呐喊”,我从80年代末开始接触伊朗人,觉得他们与我们最大的差别在于那种 emotional,我也常用“血性”或“仗义”这类单词。为了一个头巾女孩的死亡,他们立即上街又死了1000人;为了最近和以色列干,象征性地发了几颗不着边际的导弹后,他们也很亢奋;如今看姐所说的“呐喊”,哎……这词儿……霍梅尼以后,我已经看了他们各种各样不止100次的“呐喊”了,一会儿烧美国国旗,一会儿烧伊拉克国旗,一会儿烧以色列国旗,如今好像是巴勒斯坦国旗吧……相比咱们简体字群体啊,你一聊社会的事儿,马上有读了很多很多很多多书的家伙说你是“啊哟,国师啊”。对比强烈。

2,“穆斯林之间比你我更加明白他们之间的事情吧”,这个属于一种假设命题,有人会赞同,有人不赞同,而我认为这属于一个伪命题。就我自己亲身经历而言,我最早认识的一些外国人,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不仅远远超过我这个中国人,也远远超过我父母那类基本只住在上海象牙塔里的家伙。

我是不是借题发挥又把大家得罪了一遍啊,这是我的呐喊。

哈哈哈哈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