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真的懂某个东西,就能说得清楚。这个话当然是对的,不过,问题出在:什么叫说清楚了,什么叫没说清楚?
比如:对一个小学生来讲,爱因斯坦的书他看不懂,是不是爱因斯坦没说清楚。还是人家已经说清楚,但你需要费几年时间才能听明白。
再如:对一个看不出红色的人,人家两个正常视力的人说要看红灯,他能否说人家没说清楚,没有用自己可以分辨的黄色和绿色描述那个事情?
佛教一个基本道理就是,佛是觉者、大觉者,而一般人是觉知力低下的迷人,世界发生的很多事情人们感觉不到,无知无觉、不知不觉,属于心理色盲,甚至更甚。圣经也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佛经,很多人读不懂,是佛没说清楚?还是你心理色盲看不明白?就我个人的经验看,修行前和修行念佛后,看佛经就是不一样,没有念佛的经历,那金刚经里的很多话就没有意义,而念佛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明白它原来在说这个事情,因为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佛教公案也是如此,不修就不可能看懂,因为心理色盲要靠修才能改进。
所以,沟通不畅,不一定是人家没说明白,而更可能是自己没能力听明白。特别是涉及佛教经典,更是如此。
=====
所有的宗教有个特点,都是小-博连读(小学到博士都接收),如果贸然进去,就类似一个人自学进入图书馆,一会儿翻一本天平测量,要测得准,再一会儿翻一本海森堡,又测不准了。搞得人非常混乱,不知道自己今天出去卖菜到底该测得准还是测不准,别人买一斤到底该给一斤还是给半斤?给的太准会不会显得没学问。
很多反对佛教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学的,不是民科而是民佛。。。民间佛教。。。
=====
为什么佛教、老子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因为这两者都强调最后的结果是,你必须把眼睛治好,而普通人最大的爱好是从众、猜答案,如果大家伙说的都一样,就好像自己真的对了一样。
那些真正修行成功的人,知道彻底治好心理色盲是涉及到生死的大事,佛教说的,都是为了“了脱生死”。他知道如果告诉你答案,就类似考试告诉你视力表第一行、第二行等等是什么,那是骗你,而且人的大脑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有想象力,它有时候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真的实证到了(自己看见了),还是听说的(所以有很多人背佛经,就以为自己真懂了)。如果明白人(知者)告诉他的答案是正确的,他那个考试也蒙混过关过关了,但实际上他的视力并没有变好,最后的结果是,死的时候还会掉到坑里,救都没法救。(不过公案我也只知道一部分,但也理解了公案不是没道理)
所以,知道的人(知者:真正知道此事之利害关系的人)不会跟人说答案,特别是禅宗公案,那都是有含义,对于修道的人来讲,说的都是清清楚楚,不是没说清楚,不过要心理视力到了才能看明白。不是如色盲们哇哇叫的,“你没说清楚”!
这和一般世间的哲学不一样,哲学考个博士也就高兴,可以去玩了,所以不管你是背的、抄的、还是自己理解的,结果差不多。而宗教是要处理生死问题的,那必须自己看明白,别人无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