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里有“嫂溺,援之以手”的典故。从文字表象上看,溺与弱有过不分的阶段,在上古,读音大致相同,在传抄古文字里,字形相同。而且溺字最早见于金文,弱字最早见于传抄古文,表面看来,弱意后来居上,鸠占鹊巢。不过,表象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弱水三千与《说文》之解不无关系,半真半假。从手头的材料上看,关于弱字,陶解为正,关于溺字,孟解为正。
所有跟帖:
•
那就是弱水三千?随便吧爱几千几千。不过这种也就是3000尺那个3000吧
-donau-
♀
(0 bytes)
()
12/24/2023 postreply
12:21:23
•
没错,千万别起拿一皮尺去丈量的念头。容错度至少要调至250%。
-来罘-
♂
(0 bytes)
()
12/24/2023 postreply
13: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