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Solo1兄,请参见:

本帖于 2023-12-02 17:33:10 时间, 由普通用户 陶陶三 编辑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第四十章

 

天下万物(我们可以简单叫“物”,“being”),一切事物,everything都是动的,是action的。大道也不例外,而且万物之动,来自大道的运行及支配。

所以“道之动”,就是大道的运行支配方式。

陶三者,帅哥也。这个句式,其实就是“陶三是帅哥”。所以,“反者道之动”的意思,就是大道的运行、支配方式,有一种或至少一种,叫“反”。

我们弄懂“反”的意思就好了。

 

在我们还没有领悟大道之前,想知道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这一句的意思,最后通过前言后语、上下文的文字,去揣摩他写这句话时心中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份“心意”、“思想”、“玄妙”,是他的根本,这些前言后语、上下文的文字,是不是就是“用”呢?老子用这些文字,来传递他心中的要领、智慧。

这个传递、表达、宣传、布道的行为,就是“动”。而我们去揣摩文字,尽可能回到、接近他下笔时心中最初的意旨、智慧,这就是“反”了。首先是返回的“返”,返璞归真的“返”,返回到最初的“返”。

(即使不着文字的佛祖“拈花一笑”,它也是“返”,对吧?拈花是用,他笑什么呢,通过这个拈花,让你返回印证到他心中不可言说的旨妙。)

 

 

要找它的愿意,很简单,有几个方式:

一是看那一整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它一定是和前面一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有生于无,是不是“反”,有没有“返”?有生于无,谁强谁弱?

二呢,看整个道德经里其它章节,是否也有这个“反”字,其意为何?可以进行比较。“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是不是一个意思?或相近的意思?

第三,同一个意思,老子总是在道德经里反复讲,可能用不同的字句。比如这个反,他还可以用“复”,用“归”。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以上都是解情花之毒(的解药),就在情花之下(的断肠草)。

 

如果还是不太明白,或想加强理解,那么,我们说过,天地万物中,最像大道的莫过于水,你把这个“道”,换成“水”,根据水的特性和现象再揣摩,是不是一下容易多了,豁然开朗呢?

“反者水之动,弱者水之用”。

 

想想水的反,想想水的弱。另一常见的好的例子,就是“木”,木有文化的木,草木的木,一切草木、植物,我们都可以简单想象叫做“木”。想想木的反,想想木的弱。

 

有什么心得,欢迎分享。

所有跟帖: 

谢谢解释。 -solo1- 给 solo1 发送悄悄话 solo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23 postreply 18:09:1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