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干部的回忆

有人形容故前总理在校期间思维敏捷、健谈且锋芒毕露,倒是让我想起读书时候认识不少这样的人才,有的能说会道,有的脚踏实地,有的心善讲义气。当时忘了北大还是复旦提出过一句口号,叫做中国的大车大家拉。当时六四之后痛定思痛,很多人觉得体制不让改,那就从体制内努力吧,当然个人野心肯定也是有,不过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念头也不能抹杀,总觉得老百姓太好太苦,但凡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奋发图强的环境,不愁中国搞不好。

 

当然梦想不如现实,到了体制内,才真正了解官僚体系特定的规则与程序;这倒不是针对中国,从印度到美国,天下乌鸦一般黑。中国的特色在于这辆车不知道是谁的,不小心就帮人做了嫁衣或是炮灰。于是锋芒慢慢收敛,有人出国,有人下海,留在体制内的不免韬光养晦,变得唯唯诺诺起来。李博士还算是出了头有过一展宏图的机会,大多数则混在处级和局级之间,上班时间做官样文章,下班了以前还可以觥筹交错发发牢骚,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现在这也不敢了,恐怕早埋藏了当年的雄心壮志。

 

只不过,要说人才,我们中国有的是,有想法,有能力的多了去了,再加上吃苦耐劳的老百姓,只要体制相对宽松,大局仍旧可以风生水起;只是万马齐喑之际,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免神伤,是为记。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