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陷阱

 

我们的大脑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必定会影响到我们对外在的客观世界的认知。但很多时候,我们未必会意识到这种影响。因为这种影响往往是无形的,无声的,不被知觉的,隐形的。

 

在国外有过读书经历的人可能都会注意到,国外的大学是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大学老师们最喜欢那些在课堂上提问的学生。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中国来的留学生们都不喜欢提问。我思考过这个现象,我认为这和中文这种语言有关。

 

中国的学校里不鼓励学生提问当然是一个方面。我们的语言本身所隐含的一个陷阱也是一个原因。

 

在中文里,“问题”这个词,虽然有“疑问“的意思,但其更普遍含有的意思是”困境,麻烦甚至错误“。是一个贬义偏向的词。当我们说某人“有问题”时,意味着某种评价,指责。所以,说中文的人都会尽量避免“有问题。” 所以,在课堂上,当我们被要求提问题时,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如果我们“提问题”,那就意味着我们“有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在这里只是“疑问”的意思,是一个中性词。但“问题”这个词所包含的负面意思,会让我们形成某种思考习惯,使得我们下意识中避免让他人认为我们“有问题”。这就造成了我们潜意识中的对“问题”的嫌弃。

 

相比较英语。完全使用英语思考的人就不会存在这种潜意识。因为“疑问”和“提问”的英语是“question”。这个词不会让人有被负面评价的困扰。它是一个非常单纯中性的词,其意思就是“需要解释、说明或者回答”。“asking question” 对他们来说,只是需要获得一个“answer or explanation”而已。

 

英文里的另一个词“problem”才是我们中文里“问题”一词的贬义含义。因为“problem”和“question”完全是两个词,所以使用英文思考的人提问时,不会有任何的“I have a problem”这样的心理负担,无需担心被评价或者被指责。所以在国外课堂上,学生们提问非常普遍和常见。他们无需担心提问题会被认为“有问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