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我承认一个难点在于两条路:1. 去认识保罗(或其他大师先知说的什么意思);2. 直接认识真实实相是什么,跳过保罗或
任何其他大师。
佛教的路是:你自己观察自己,就能认识实相,虽然观察方法需要明师(过来人指点),但你学的是方法,强调自己验证,而不是优先理解别人。其实只有自己验证了,才能真正理解别人在什么位置。
所以,在佛教实修方面所,如果能一门深入,读书就是次要的(如六祖),读“自心之经”才是正途。
我如果想多读书,大概还是为了习惯和日常生活,而不是修行。
其实,我知道的几个修行有成的,都没上过大学。真是性宗(修行)和相宗(科学)用心方向不同。大学那个习惯,即使不说是“无助于修行”,也是“非必须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