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琢磨,一个国家的进步,三个因素,1.目标设计,2.阶段性规划,3. 过程控制。孙中山的东西,三个里面两个都得到认可,第

三可能有争议?

1. 目标设计:三民主义。从现在台湾的情况,应该说是实现了。最少可行性设计,值得赞赏。

2. 阶段性规划:三步走,军政训政宪政。也是符合国情的。民主思维,也是需要训练的。这一点我觉得孙很务实。

3. 过程控制:到底在这个过程中,是必然要有强人政治来控制这个过程,还是有什么别的方法。到底有没有别的方法?

  • 感觉中国大陆最接近民主的时候就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当时的情况非常接近美国立国时期的情况,各地都有实力人物,陕西,广西,四川,西北,满洲,陕西。而且也有了民国宪法,军队国家化都在议程。
  • 但是当时人民太容易鼓动和被鼓动,天天反专制,要民主,也不看中国的情况需要步骤。想一步登天,结果反而迎来一个更专制的情况。

4. 我觉得如果一个暂时不会民主管理的国家有了目标,知道将来是要还政于民的,那对于过程中一定的集权是可以接受的。这和那种从宪法和设计思路上就不承认还有还政于民的那一天,而声称世世代代要传承自己的党的集权统治。还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国民党当年相对还是很开放民主的了,结果还被人骂集权,结果当年那些骂集权的人最后被更集权的人弄得别说骂,连不骂都不敢必须唱颂歌。 

再加一条:

5. 孙中山并没有搞政教合一,及至两蒋和李,都是基督教的系统。而伊斯兰教、佛教,等等,台湾的宗教可以说是最宽容的地区之一。中国如果政教合一,那就相当于是监狱关了大门了。

所以,我认为孙中山还是不错的。他的过程控制工艺,我不是政治人员,只能从后来的结果看,还不错。:)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