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最近琢磨的中心:
力比多是生命的能量,组织的好的能量,就是建设性的,受控核聚变。
组织的不好的能量,就是破坏性的,不受控核聚变。
如何使用力比多,儒家说的游于六艺,和弗洛伊德说的“升华”,应该是一个意思,就是把生命的能量导向何处。
儒家和心理学可能探索的深度不同,表达不同,但都是想着让能量建设性地表达出来。可以让生命过的比较愉悦痛快,
但这还是和佛教的“勘破生死”不同。解脱破生死,是有绝对标准的,不是自己想想说说就算的。
佛教把世界的事儿分成“性和相”,性,就是佛性,本性;相,就是世间万物的表现,包括艺术。
- 科学探讨的都是“相”。比如情绪好坏,身体是否健康,体型是否优美,原子结构,日月运行,天上人间各种社会形态,都是“相”。
- 而要突破生死,必须“破相、见性”,这个“见性”是佛法独有的,见了性,人也就破了生死之谜。什么事儿也都不是事儿了。因为平常人们说这个事儿是个多大的事儿,都是问:会死吗?又死不了,算个啥事儿。佛教,如果突破生死,就知道真的从来不死。那当然就从此无事儿了。所谓“大事已了”就是这个意思,大概可等同基督教得永生。
- 性相本来不可绝对分开,但是人们就是在相里面不见性。佛教说的“着相”,就是这个意思。
- “着相”到极端,领导人一发疯,世界就开始打仗了。
- 哈哈,我这看上去是像在说天书了,其实是在琢磨佛法修行的试验方案呢。怎么样做“观照”,看着看着,就把相给破了,见了性了。达摩祖师来中国,传的就是破相、见性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