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忽略日常的丰富生活。
先抛点我的看法:
衡量一个学说(religion or spiritual)的标准还是看它解决“生老病死”里的什么问题,是真实解决,还是想象性安慰?
按佛教的分类,就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差别,基督教也是现世和后世的问题。世间法就是解决生活问题,就是衣食住行,生老病。就是通过物质交换、信息交换、感情交流,安排自己的生活型态。
只有生死问题,不能通过这些交换来解决,只能是自己面对。
区分Religion 和New Age(或别的学派)的一个标准,也还是:能否解决生死问题。这么衡量,New Age里的很多作者,介绍的还是生活问题的改善。比如The Law of Attraction。就是解决物质丰富的问题。
基本感觉,New Age 在开阔思路方面有很多很好的心理学内容,让人听了感觉很开窍。但是他们还是不能解决生死问题。在生死问题上,顶多能告诉人,你的灵魂是不死的,但是没有验证方法。科学,解决的也是生活问题,而不是生死问题。
而真正的宗教(特别是佛教里实修方面的),一定是要有真实的修行方法,让人验证生死问题如何解决的。分成理和行。理上如何理解,行上如何实修验证。解决生死问题,其实就是解决“我是什么,我是谁”的问题,因为死无非是“我死”。“什么叫做我死”,就直接变成“什么是我”。当人们真正发现我是什么的时候,也就实证了,为什么我是不死的。佛教把世界的问题一分两部分“我”vs "我所”(就是我 和 我的东西)。佛教研究“我”,科学研究“我的东西”;心理学家研究“我的思维”和“我”还是有微妙差别。
New Age只要不以此(我是谁)为核心,就不可能解决这个“我是谁、死不死”的问题。弗洛伊德荣格等,研究本我、自我、和超我,也是面对“到底什么是我”的难题,只是没有更进一步的方法进一步提炼纯化。
佛教行者,自古强调的就是先解决生死问题,然后再说生活问题。所以一直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religion 和 spirituality 的关系的关系,按道理,佛教不排斥物质,因为物质本来就是意识的产物---一切唯心造,这也需要验证。但是修行上(也就是做实验---发现什么是我的实验--的过程中),可能要强调某个方面,但这里就有很多认识误区和习惯误区,需要有经验的人指导。不容易。
再者,religion是超越siriituality的,要想真正验证生死问题,一定是破除了对“物质”身体的迷惑,不是仅仅停留在精神领域的想象。佛教破除色、受、想、行、识,五蕴幻相,就包括色蕴(物质的幻相),物质幻相这方面,我还处于听说,没有做到。(为了让人不至于太认为都是空话,加一句:有些朋友说他们已经做到,也有真实的方法。而我相信这些人不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