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兄提的两点:

来源: 2023-03-21 18:13:5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五十一、五十二章:

“道生之”,“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让人困惑,道与万物的关系,像是母亲生孩子,道born万事万物。

不能简单这么理解。老子只是为了方便,用母子打比喻,好像道是母(玄牝、天地根),天地万物是子。在道家,这里的“生”,可以指包括但不限于幻化、显现、呈现、聚散、创造等。更多appear, form这样的意思。没有明确仅指幻化。(具体怎么来的,道家表示不知道。-:)

打个比方,水在冬天变成冰,你可以说“水生冰”,但不是水born了冰;一根木材做了把椅子,不能说木材born了椅子。

不过,道德经第一章是总纲,“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老子已经明确指出,万物与道,皆是道。打比方,只是方便理解,看不到摸不着的那一面,那才是根本。

 

2、关于道和德的关系:

道是本体,道是无德的,无所谓德。就好像人家说列子贵虚,列子说“虚者无贵”,既然都虚了,还贵什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接近于道,都无所谓“仁”的。

德这个东西,是从万物这个“用”这一视角、层面来看的。假设道是完美,你“得到”多少,得到的多,就是德。好比光是本体,万物可以反射多少,反射得多,就亮,否则就暗。“玄德”就是你丫No. 1。

 

关于道德经的道德,我以前单独写过一篇,请参考:

从三上悠亚说起,什么是老子的道德? - 陶陶三发表于 文化走廊 - 论坛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总体说来,佛道两家,一支并蒂莲,一花开两叶而已。我同意,没有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