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经,空有其形——芄兰

很多好听的古称流逝在历史里,比如琅琊这个地方现在叫做临沂,兰陵这个名字几经沉浮,终于在2014年被苍山县拿过来,改称兰陵县,但它的县城依然是卞庄镇,不在兰陵故址。

芄兰也一样。它现在的学名是萝藦,也称斫合子、白环藤、飞来鹤、羊婆奶、羊角瓜、天浆壳、蔓藤草、雀瓢、婆婆针线包等等,越说越接地气。下图是北京香山公园里的芄兰。

芄兰的花朵不大,但花香浓郁,戴着口罩的路人说不定都能闻香寻花。

诗经里有一首诗以芄兰为名:

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大概意思:

芄兰的支,童子佩带觿。虽然佩带了觿,我却不能知道(这个人)。装扮着走着,(系着觿的)垂带悸动。
芄兰的叶,童子佩带韘。虽然佩带了韘,我却不能(给他)甲。装扮着走着,(系着韘的)垂带悸动。

觿是以前用来解绳结用的,成人用的东西。它有点象锥子,如果绳子打了死结,把它从结中间插进去,孔变大了绳结就容易解开。附图是商代的觿。

很象芄兰的果子吧?所以诗里的“芄兰之支”应该不是指的枝条。芄兰是藤本,枝条细细的,跟觿不象。这个“支”可能是指芄兰支棱出来的部分,也就是它的果实。
第二段“芄兰之叶”没有歧义,但“能不我甲”又难讲了。有解释说“甲”是“狎”的假借,亲近的意思。我有点想不通,为什么佩韘以后就应该跟人亲近呢?

不管怎样,“虽则”如何,后面接“能不我知”、“能不我甲”,肯定不是赞美这位童子佩得好,所以很多人觉得它是讽刺诗。

《毛诗序》认为是卫国大夫对卫惠公“骄而无礼”的讽刺,民初徐绍桢认为是卫国大夫对卫惠公“以童子而佩成人之觽,行国君之礼”的赞美,毕竟卫惠公继位的时候才十三岁嘛。此外,还有“叹卫国失小学之教”,小孩没好好教,才这么乱佩工具; “刺童子早婚”说,大概是觉得这童子装大人是为了童婚; “女子嗔怨恋人”说,十三四岁的人在汉朝一定可以称为童子,周朝不知怎样,可能也差不多,这个年纪早恋也不稀奇......

图上的觿比较粗壮,它要解的绳结肯定不会细巧。解粗绳需要力气,成年人才能使用自如。

韘也该是成人用的,它是射箭时用的工具。下图的韘从商代妇好墓里出土,套在大拇指上,那一个凹槽可能是用来卡弓弦的。

后来韘的样子就变了。底下是周代的韘,可能是套在食指上。

有点芄兰之叶的意思了吧?

“芄兰之支”象觿,然而不能当觿来用。“童子佩觿”,有觿但不能发挥觿的作用。
“芄兰之叶”象韘,但不能作韘之用; “童子佩韘”,有韘然而童子不能用。一样的徒有其形,看看样子而已。

朱熹《诗集传》说:“此诗不知所谓,不敢强解。”,我读着读着,想见了一个童子,今天就来强解。

小小孩童,两三岁年纪。看见大人带韘带觿,心里喜欢。趁没人注意,一本正经带上了,学大人走路。

他的爸爸是个狩猎队长。正好看见这一幕,就逗他:你带了觿,可我不知道手下有你这么一号人物呀?小娃不理他,一本正经照样学他走路,觿系在带子上,随着他的步伐一跳一跳的。

有一天他又偷拿了韘走。他爸爸继续逗:你带了韘,可我不能给你授甲去打仗呀?小娃还是不理,一本正经走路,系着韘的垂带也跟着他的脚步一荡一抖,天真而执拗。

他的爸爸想想好笑,就编了歌唱来听,这首诗歌唱的可能是父母宠爱中的金色童年。

所有跟帖: 

越写越有感觉了。就是这样甭理别人怎么说你怎么想就写出来。只要你写的时候感觉好读的人自然会感觉好 -donau- 给 donau 发送悄悄话 dona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4/2023 postreply 09:10:09

其实每个人读诗经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就是胆子大一点。要是每人都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那应该很有趣。 -ww911- 给 ww911 发送悄悄话 ww911 的博客首页 (167 bytes) () 03/14/2023 postreply 10:16:14

我也觉得这样最好那真是Brainstorming 。不过可惜大部分人连通俗的文字都很难读进去更何况去读诗经这种了 -donau- 给 donau 发送悄悄话 dona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4/2023 postreply 11:13:06

"只要你写的时候感觉好读的人自然会感觉好",我写的时候感觉向来很好,但读的人基本上感觉都不好~~ -土豆-禾苗- 给 土豆-禾苗 发送悄悄话 土豆-禾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4/2023 postreply 12:00:04

你的性质不一样你的目的是让别人感觉不好。你感觉好也是因为达到目的了 -donau- 给 donau 发送悄悄话 dona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4/2023 postreply 22:07:59

觿与韘二字很有来头,前者应该与航运有关,后者据说是清朝王爷所带扳指的源头。可惜没找到相关的上古文字。不过, -来罘- 给 来罘 发送悄悄话 来罘 的博客首页 (117 bytes) () 03/14/2023 postreply 09:30:02

厉害。这图是在网上找的,只作个示意。 -ww911- 给 ww911 发送悄悄话 ww911 的博客首页 (122 bytes) () 03/14/2023 postreply 10:07:31

毛诗解生搬硬套地往政治上联想,面目可憎,令人生厌 -麦克老狼- 给 麦克老狼 发送悄悄话 (45 bytes) () 03/16/2023 postreply 11:53:26

谢谢,谢谢。 -ww911- 给 ww911 发送悄悄话 ww91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6/2023 postreply 15:52: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