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上,我反对在随意聊天中使用“资格/水平”这类词儿,又不是招工或搞活动需要设置门槛。接下来,
1,用“资格/水平”针对自己:
聊天读文章的“我”、有什么“资格或水平”去“judge” 他人的观点?或者是:“我”有什么“资格或水平”去“judge”他人的“资格或水平”?文凭?职称?经历?……这容易导致精英至上,或某种崇拜,从而导致另一种官僚主义的产生。
2,,用“资格/水平”针对他人:
记得2020年城里有篇文章《习近平品性的六个特点》,下面有个留言,出自一位擅长写诗出书的老资格博主:
当初看到这个留言的很多人,惊呆了!那可是在海外住了10几年的人啊,有文凭,有著作的啊!我们似乎也可以把它这句话转成:你没有资格对中国和中国的领导人…………
再来一个,是我们经常听到看到的一种逻辑理论:既然你们已经选择在海外生活工作了,你们就没有资格评论我们中国的事物……
通过这两个,兄是否理解我的意思了,特别是我对很多国人习惯性用词用句的咬文嚼字精神。
文学城的糯米曾经说过:土豆的起点就是很多人一辈子到达不到的终点……我觉得这是糯米说的最对的一句话。但即便如此,不管是在虚拟的文学城码字、还是在真实世界面对面的聊天,土豆从不对对方进行“资格或水平”的评估认定,我总喜欢发现有灵性的聊天对象,从对方的只字片语中捕捉一些东西,来继续开发自己的认知……当然,我也不会对自己进行“资格或水平”的评估,我已经挂在宇宙了呀……
先写这些,显摆了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