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上悠亚说起,什么是老子的道德?

来源: 2022-12-31 08:39:1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

左手一本老子道德经,右手一张三上悠亚光盘,我会选什么?

我选光盘,木兄笑了,觉得不道德。

错,其实这才是道德的。

 

如果十个男人,九个都选光盘,说明食色性也,自然而已。偏要像孔子那样面红耳赤一本正经拒悠亚于千里之外,是矫情、虚伪、掩饰。

感觉出道家和儒家的一点区别了吗?

但话又说回来,你一天到晚老看老看,搞得失血过多,精神恍惚,甚至想三上,这又不道德了。

为什么呢?

过了啊。道家讲节制:“去甚,去奢,去泰”。

 

一切出于自然本性,但又有节制较好。保重、爱惜身体,即贵身,也是道家强调的。

 

2

你可能迷糊了,老子的道德,到底什么意思呢?

今天一说起道德,我们自然想到“学雷锋做好事”,“五讲四美三热爱”,“不随地吐痰大小便”,“给老弱妇幼让座”,做个榜样、模范、表率,以为老子道德经的道德,也是此类意思。

错,这是极大的误解。

也可能因为这样的误解,一说起老子道德经,不少同学就烦躁,觉得什么年代了,还在讲道德不道德的说教,迂腐!

误会大了。

但是呢,也不是完全没有关系。我们就来简单理一理。

 

3

首先,在古人那儿,道德,是两个词,道是道,德是德。你以为都差不多,其实差别是很大的。

就好像妻是妻,子是子。

尺是尺,度是度。

道德二字,有一个汉字的字面意思,到老子哲学奥义,到今天我们说的道德模范、道德伦理的道德之意的过渡。

 

4

首先看字面。

道,一开始是行,读háng,是田间小路的意思。人在田间小路(Country Road)上行走,就是道,这个道,一开始是引导的导的意思。

渐渐的,行更多去做动词,行走,而道,单独分出去个导,原本的道反而变成路了。而且从小路,渐渐演变为大道。

所谓“一达谓之道”。

比如,从你家,走这条路,不需要走任何岔路,直接可以抵达集市,就是道。从齐国的临淄,可以直达鲁国的曲阜,这就是道。

所以道,是可以让你不偏不离,抵达目的地的那条根本之道。

 

5

再看什么是德。

德,一开始下面没有那么个“心”的。“心”是后来加上去的。

双人旁“彳”,就是道之前那个Country Road的“行”(háng)。右边加个直,直中有目,意思是,无论你走路也好,骑马也好,驾车也好,在道路上行走,眼睛要盯着前方,走得直,走得正。

不然呢?

会偏离道路,掉进沟里,无法抵达目的对吧?

道、德,两者一结合,豁然开朗。

道是根本,是指引,是guided。没有道,你就在田地、荒野里行走,不知如何走,到哪里去。

而德呢,就是盯着,跟着,去match。加个“心”,就升华到人生道路,从心中去领悟、去契合、去秉行的智慧层面了。

而且古时汉字较少,一字多意,德,也是得也,升也,即得到、提升之意。

走路、赶车去集市,那时的城市一般都叫丘,在一片高地,难到不是得到、提升?

 

6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们就好理解,老子五千言,采用的道德之意。

在他那里,道是我和世界,追溯到最初、最后、最底层或最高的那个根本。我们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世界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这个是道。

有如小溪江河湖泊,之对于大海。

我们所见一切,皆道之产物,道在支配,道在运行。

我们在道之中,道又在我们之中,有如水在鱼儿之中,鱼儿又在水之中。

也即,万事万物皆有道,皆是道。

那么什么是德呢?

体现、符合道的程度,就是德。所以万事万物中皆有德。

就好像尺度、尺度,道是尺,是原本,是完整,度是其上的刻度。这个叫德。

所以道是唯一,德是可以去得到,去提升的。尽可能去领悟道,去秉行道,这就是“德道”。符合的程度越高,“德道”的越多。

如果在印度教里,换个说法,就是“瑜伽”。

 

7

最后,就和我们今天讲的道德联系上了。

因为道是根本,是完整,是圆满,是完美,所以我们去match,到了一定程度,就体现出“德”,德的水平高。我们的言行举止,在别人眼中看来,就很有道德。

即我们今天讲的Virtue。

搞清楚前后关系了吗?不能直接把老子的道德,翻译为Virtue,但老子的道德,又的确可以推出这个Virtue。

但这个齿轮咬合的过程,是自然而然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而不是孔子的道德说教,更不是虚伪,去掩饰,去扭捏自己的自然本性,也没有抱着巨大的功利目的。

并且,领悟道,体现出德,给人感觉有Virtue,也并一定能给我们带来世俗的好处。

不可知的圆满,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只说可知的,那就是内心的Harmony。

也许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