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者按:沈乾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指出了目前北美基础教育的问题和纠正方法。因未征得作者同意,在此只转前3段。
北美基础教育是极左潮流的重灾区(上)
沈 乾 若
2020年9月
一.美国暴乱揭开冰山一角
今年五月以来美国的社会暴乱中,各种各样的暴力和反智奇葩令人瞠目结舌。打砸抢烧和占街为王者,尽管多数为黑人青年;但混杂其中的,也有相当多的白人、绿教和其他族裔的青年和学生。这些人言语之慷慨,行为之激烈,比黑人毫不逊色。甚至有华裔学生抨击和举报自己的父母,指认他们为种族主义者的。
众所周知,在大学里,特别是哈佛、耶鲁等精英大学,左派教授占据主流,掌控着话语权。政见不同的,比如不赞成特殊照顾黑人学生的教授,则被噤声甚至解职。和中国国内一样,学生举报教授的事件时有发生,却受不到谴责与惩戒。
人们不由得疑惑:美国究竟怎麽了?美国的教育系统发生了什麽?!若没有近二、三十年北美或欧洲澳洲的亲身经历,确实难以理解上述现象。笔者自八十年代出国,先在加拿大读博、教书,后又到美国生活。对眼前发生的一切,尽管同样诧异;但毕竟曾经耳闻目睹,对其来由有所了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日益左倾和民粹化,‘政治正确’即这一波潮流的口号和旗帜。政治正确远远不止于反对针对黑人的种族歧视。高得离谱的社会福利,非法移民合法化,大麻合法化,伊斯兰教的自由v.s.基督教的式微,同性恋、跨性别等同志文化(LGBT),极端女权主义;甚至教育领域的‘以学生为中心’,‘发现式数学’;以及升学与就业中的族裔比例,等等;均为政治正确在不同领域的表现。依笔者的理解,‘政治正确’的核心理念是以平等为终极诉求的左倾民粹和‘多元文化主义’。其特征是反对歧视并且偏袒少数族裔及其宗教、非法移民、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广义而言,对个人自由与享乐的放纵,对社会规则的蔑视,以及对历史及传统粗暴否定的‘取消主义’等等,均属于‘政治正确’的理念范畴。
最可怕而令人担忧的,是数十年来美国和加拿大的教育一直掌控在左派手中。他们在校园里倾力推行极左意识形态和路线。今日大、中、小各级学校的校方、教师和学生普遍的偏激反智甚至反社会行为告诉人们,左倾民粹已成为校园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主流。事实上,强力洗脑之下,大部分公立学校的学生都支持黑命贵,支持民主党;尽管其中一部分学生家长站在保守主义一边。想一想未来几十年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的大权将掌握在这批人手里,令人不寒而栗。
美国著名基督教领袖杜布森博士说:“现在在美国的教室里,一场争夺我们子孙后代的灵魂之战,正如火如荼。”
笔者依据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就左倾民粹观念与政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施、演变及其后果做一浮光掠影的介绍。上篇涉及校园文化、学校体制、教育系统及工会等层面。下篇则聚焦于毕业升学标准与考核,和学业教育改革。期望提供读者以美国和加拿大k-12教育较为全面的图景;并愿抛砖引玉,促成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二.公立学校教育学生仇恨自己的国家
基础教育中,美国十分重视历史教育。在纽约州,高中毕业必须通过的五门会考中,社会研究(Social Study)领域占了两门——美国史和世界史。
传统美国史主要讲授美国制度和民主传统的重要事件、人物、重要思想和文本,以促进国民了解美国的立国原则。然而,从1960年代开始的左倾思潮,具体而言即当时兴起的‘新史学’,改变了这一传统。新史学主张站在普通人的立场审视历史;认为美国史是印第安人、非裔、亚裔、拉丁裔等共同书写的,历史教育应当成为培养民族认同感和多元文化的途径。
奴隶制是美国历史的一个痛点。近年来的美国史教学竭力渲染华盛顿、杰弗逊等开国元勋的蓄奴问题,淡化和否定他们的卓越功绩,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结果,45岁以下的中青年中,几乎一半认为美国的创始人是恶棍,而非英雄。相比之下,45岁以上的美国人几乎普遍将国家创始人视为英雄。
在美国华盛顿一所小学举办的历史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求1位黑人学生扮演美国内战时期的奴隶。此事被认为‘政治不正确’而引发争议,迫使该校校长公开道歉。
美国史教学中关于911事件的争论,也折射出左派的‘多元文化’之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美国全国教育工会网站甚至建议教师在授课时不要暗示‘哪个组织要对恐怖袭击负责’。阴谋论在学生中颇有市场,不少学生相信911事件是由政府策划的。很多教师表示,他们越来越多地要回答学生关于阴谋论的问题。
保守派的学者和评论人士指出,美国的历史教科书已成为各种族群体的喉舌,替他们张目。他们说,公立学校的历史教程被自由派的大学教授和中学教师工会主宰了。孩子们学到的是被扭曲的历史;它遮盖美国历史的光明面,忽视或否定建国先贤的基督教传统。同时美化其他文化和宗教,或者淡化其弊端。
著名的本杰明•卡森(Ben Carson,非裔)医生抨击美国史课程大纲过多关注奴隶制、血腥对抗印第安人等。如果学生们读完这样的历史课之后加入ISIS,他说,他一点也不会感到惊讶。事实上,美国和欧洲的白人青年,确有不少加入了伊斯兰国的所谓‘圣战’。
同时,追求绝对平等的左倾意识形态,反对财产私有制,否定社会阶层存在的必然性,已在美国特别是年轻人当中广泛蔓延开来。
退役海军上将威廉•麦克瑞文曾经担任德克萨斯大学的校监。当有人问他‘你们的头号国家安全问题是什么?’,他的回答是:‘K-12年级教育体系的问题’。
眼下,民主党当政的加州甚至试图通过一项法案,让17岁的青年参加大选投票。可见青年学生的政治倾向和价值观何等畸形,能够为民主党所利用。
三.校园毒品及‘全面性教育’
1. 大麻合法化与毒品入侵校园
多年来,一些跨国企业和投资基金一直在等待投资大规模种植和经销大麻的时机,现正如愿以偿。2018年,加拿大正式将娱乐用大麻合法化,成为首个可以销售与使用大麻的发达国家。在美国,大约30个州已经合法化大麻制品。娱乐性大麻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已经合法。
大麻解禁前,一些初中孩子躲在厕所吸毒,高中更为普遍。很多毒品是本校学生在卖,无孔不入,防不胜防。解禁后吸毒便公开化了。据加拿大《麦克林》杂志的调查,在北美,大学生吸食大麻十分普遍,文科生比例更高。最高的哲学系达到惊人的57%。1999-2017年美国因服用过量毒品共死亡70237人。十多年前温哥华某左派市长执政期间,其首要政绩竟然是为吸毒者设立了毒品注射屋!理由是此举可以防止毒瘾患者过量注射造成的死亡,同时降低艾滋病和肝炎的传播。
笔者八十年代初来加拿大读博,校园里吸烟成风。白白嫩嫩的大学女生几乎人人叼着烟卷,看起来很不舒服。三十多年过去,拜大麻合法化所赐,如今大麻代替香烟成了时尚。不光校园。走在街上,每每见到衣衫不整,面如槁灰的流浪人,一望而知乃吸毒所致。笔者认识的几位加拿大土生白人青年,辛辛苦苦打工挣的钱,除基本生活费外,都换了大麻和其它毒品;他们的生活也日渐颓废。
美国毒品的主要来源地是墨西哥。川普总统坚持在美墨边境建造隔离墙,除阻挡中南美的非法移民外,另一目的即阻止恐怖分子、武器及毒品进入美国。然而民主党却从舆论和经费上,千方百计阻挠边境墙的建设。
2. LGBT与‘全面性教育’
记得大约三十年前的一天,我去一位朋友家聚会。闲聊之间,不知哪位客人把同性恋话题端了出来。我稍稍表示疑问,便察觉到一个恶狠狠的目光投射过来!它来自一位十几岁的女孩子,中学生。这是十分典型的一幕。包括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的LGBT话题在美加社会极为敏感。对这一群体的任何负面评论甚至怀疑,均属于‘政治不正确’,被扣上‘恐同症’的帽子。
我出国的第一年,即得知温哥华市中心的年度盛事——彩虹旗高高飘扬的‘同性恋自豪大游行’。政治人物纷纷加入,唯恐落后;尤其左派领袖,更不会缺席。普通人们也早已习惯了,携家带口来看热闹。
到了奥巴马时代,堂堂美国总统竟颁布了一项‘厕所法案’!该法案允许男性使用女厕所,如果他‘感觉’自己是女性的话。厕所法案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女学生及家长的恐慌,事实上也导致性侵多发。好在川普总统一上任便废除了这项法令。
LGBT群体还在众多国家为自己争取到了婚姻的权利。2005年,加拿大在联邦范围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2012年,奥巴马宣布支持同性婚姻。三年后,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同性婚姻在全美50个州合法。随后,澳大利亚于2017年,台湾于2019年分别宣布同性婚姻合法。
LGBT运动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以‘全面性教育’(CSE)为代表。其依据是美国性学专家金赛博士于一九四八年发表的,對數百名性犯罪、妓女及性精神病患者调查统计的报告。CSE大纲即由金赛博士的合作者与追随者编写。其理论基础是:人类的性别不止男女两极,而是形成一个频谱。两极之间的任何一种性取向都和男性、女性一样,是正常的。而且性取向是可以随时改变的。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人口基金、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等机构不遗余力的倡导与推行之下,CSE进入了美国、加拿大和其他许多国家的课堂。从小学开始,不但公开讲授同性恋等性取向,而且教嗦孩童各种性行为。性教育课程告知学童:如果不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你有权通过服药或手术改变性别,而你的父母无权干涉;学校将给你提供保护。幸亏当时家长还有权拒绝这样的课程。笔者就不同意孙辈上CSE课。其他孩子上课时,他们被安排在另一间教室学习。
全面性教育引起家长普遍的担忧。在加拿大卑诗省和安省,美国麻州和加州,及澳大利亚等大力推行CSE的地区,家长们纷纷签名请愿,集会游行或者组织学生罢课以进行抗争。家长们指出,CSE剥夺了家长的权力;其教材充斥着性诱惑;将成人都难以理解的观念灌输给尚未成熟的孩子,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和自我认知混乱。
很多权威科研、医疗机构和专家纷纷发表文章和谈话,批判CSE理论违反科学,毒害青少年。遗憾的是关键权力掌握在左派手中,科学理性的声音很难被大众听到。
澳大利亚在CSE方面可能最为前卫。2018年,有多达74名6-16岁的儿童被医院转介到性别转换诊所,而五年前只有两个转介病例。这一现象提醒人们,CSE背后站着一个庞大的性产业。
除LGBT外,一般的性教育尺度亦过大,造成校园性泛滥。目前的中学性教育只是教孩子们怎么使用避孕套,却忽略了对性行为社会责任的教育。调查发现,美国七年级的孩子不少已偷尝禁果。 16%的女孩和20% 的男孩在14岁以前有过性经验。高中学生中,70%的男生和50%的女生有过不同方式的性经历。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硕士,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数学博士。《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大陆和加拿大数十年大、中学教学及办学经验。现为独立教育学者,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研究方向为教育体制与政策,基础数学与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