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信仰到头来,得到了个“成心”,就变成了铁石心肠。
这里不很简单。有信仰和追求,也可能还是个未必。
到了世俗,如果将社会分成层面,也有个人生因阶段性接触不同社会的问题,难以一以贯之。变来变去,不是德行。然而从不同人的人生轨迹来看,就能一以贯之。也就有了理解。《史记》就是按照这种理解写的,某些个人有个确定的走向、流动,可为参考;西方史,则是阶层阶级的理解,这一阶级与那一阶级的走向、流动不同,只有摩擦和冲突;只见mass,不见个人。
很高兴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还是那句话,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