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分享。看到“知乎”上有一段讲的很有意思,包括了《礼记》和《论语》的相关内容。原文在里面。

来源: 2022-09-01 06:26:3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951461

原壤和孔子一个村的, 小时一起玩泥巴, 孔孑六岁习礼时, 他就装死人, 装完死人装新郎, 从小穿一条裤子。

后来,孔子“十五志于学”时,他俩就“道不同,不相为谋”了。孔子学“礼乐射御书数”,以求谋生之术,好养家糊口,孝敬寡母,故孔子曰“吾少也鄙,故多艺”。

孔子多才多艺,尤擅长驾车和射箭。故《论语”有云:“若富贵可得,虽执鞭之土,吾亦为之”,执鞭之士即贵族司机;“君子无所争,必有射乎?”当时贵族孟氏有个靶场,他每每射穿靶心。所以除了驾马车无人能敌之外,射箭也是无人望其项背。

再看原壤干什么去了,他背井离乡,不管不顾父母兄弟,寻仙访道去了。

因为小时玩泥巴时说过“苟富贵,勿相忘”之类的话,当孔子“三十而立”名满鲁国时, 原壤的家人都是孔子照料的。

原壤类似于后来的庄子, 每天“致虚极,守静笃”,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但人总是要吃饭的, 天地不仁, 视万物为刍狗, 原壤不谋生餐风饮露只能当饿狗。孔子不忍, 常常命弟孑送粮食。

这家伙比庄子幸运, 庄子找河监侯借粮食碰了一鼻子灰, 只能编个“涸辙之鲋”赖以自嘲。

孔子曾经劝原壤做点正事, 他却劝孔子“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孔子终身行孝道, 推己及人, 好多乡亲没能力埋葬父母, 都是孔子出钱出力让逝者入土为安。原壤当然也不例外。

原壤母亲去世时, 没钱买棺材, 孔子不但买了棺材, 还叫子张冉求等人清洗干净。可原壤倒好, 站在棺材上又唱又跳...孔子没有多说, 知道他的德行, 但弟子们不依, 劝孔子和这种渣友断绝关系, 爆脾气的子张恨不得上去煽几巴掌。

后来的庄子妻死“鼓盆而歌”也是同出一辙。

《论语》里记载的是这之后的故事。这家伙又来借钱借米了, 叉着腿坐在孔府门前, 还一幅傲慢的样子, 孔子气得敲了他一拐杖, 并来了这个千古一骂:“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个“贼”不是盗贼之意,是“祸害、害人精”的意思。类似的用法在《论语》里还有许多,如“乡愿, 德之贼也”。

孔子骂原壤之前,还对他的一生盖棺论定:“幼不孙弟, 长而不述焉”。就是说这厮一生在躺平, 不孝不慈不作为, 关键是还老而不死。

为什么孔子重点强调“老而不死”,因为原壤对孔子说,他已修得长生不老之术,是个“真人”。

“老而不死是为贼”——孔子说的又不仅仅是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