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家这口盅的来历:
尧治不好水,得了厌食症。有一个叫篯铿的人,熬了一盅鸡汤,尧喝了后,好了,一高兴,封了个大彭国给篯铿。他就是彭祖,有八百年江山,或活了八百岁。
当时尧随手把那个口盅一丢,被一个英俊的少年捡到,用心收藏。娶妻生子,留下祖训:什么都可以丢,这个口盅不可以丢!
就这样,经历了汤武革命、秦末战争、安史之乱、靖康之耻,一直到大清入关,都没丢。最危险有两次,一次,是项羽叫手下的士兵破釜沉舟,怎么办,就假摔了一下,趁人不注意,捡起来,背在背上继续战斗。第二次,是多尔衮不知道在哪里听说了这个宝贝,派人来夺。好在口盅外面敷了一层泥,看上去像个破坛破罐。
也因此,在躲过了文革。已经是破坛破罐,红卫兵没要也没摔。
改革开放后,我出国,父亲沐浴斋戒七天,又祭祖七天,取出这个罐罐,装在我的行囊,依然是那句祖训:什么都可以丢,这个不可以丢!
到了加拿大,我小心翼翼,去除了泥巴,清洗干净,做了一盅鸡汤。用了多次,油光发亮。以前,从未给第二个人看过,昨晚做视频,为了讲“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拿出来了。
希望有一天,能获得国宝鉴定栏目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