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兄好兴致。那我就坐井观天啰嗦几句,请陶兄指点。帛书本第五十七章里头,讲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249772 (帛书《老子》原文校勘)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这里头的圣人,应该是指英明的大领导。民,指的是士农工商。我认为这里的士,是指军士。
民弥贫,民多利器,奇物滋起,盗贼多有, --- 好多不良现象出现了,需要整改。所以老子提出他的方法,先从领导层做起,把有为,好动,多事,多欲改掉,就能使民不争不盗不乱。
然后还要满足“民”对饮食男女之基本需求,“实其腹,强其骨”,才能达到 虚其心,弱其志,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就是这一段讲的:“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另外,看到一篇文章讲百姓与黎民的区别:https://www.163.com/dy/article/FDDG0K9F0534FGI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