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是虔诚的基督徒,而双螺旋发现者克里克坚决反对基督教。
跟踪到基因分子生物学,确实可以理解克里克等人在面对基因双螺旋那么精微的结构时,心里认为自己找到了理解生命的钥匙的那种心态。在赞叹的同时,很容易认为这么精微的基因双螺旋,DNA,RNA,染色体等等等等、小小的细胞里,那么多的部件、结构在运作,上帝怎么造得出来?不可能!非常类似当年拉格朗日当年的心态,我的系统里不需要上帝。
人们在惊叹生命、甚至仅仅一个细胞、一段基因的奇妙的时候,可以产生两种相反的心态:
- 1. 老天爷,造物主太伟大了!
- 2. 不可想象,也不可能是谁造出来的,太复杂了,无法想象。他怎么造?!
我个人仍然还是相信造物,因为一个强有力的根据,即: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仅仅是“我们看见什么”,更在于“我们怎么看见”,只有彻底了解“看见的机制”,人才能真正了解世界。
从17世纪的天文学,到20世纪的分子生物学、高能物理学,从宏观探讨到微观,其实方法没变,就是“主体观察客体”。但从来不知道如何观察主观。只有佛教才有一整套“主体观察主体的方法”。
想想如果佛法修行者,能彻底解决世界本体之谜,不但知道看见什么,而且知道怎么看见。应该说比牛顿、克里克等人的工作要有趣的多,也深刻得多。见山真是山吗?还是见山不真是山?开普勒观察到的到底是星星,还是不是星星?克里克看到的,是基因双螺旋,还是不真是基因双螺旋?能想象那些天文学家天天拿着望远镜,分子生物学家天天拿着显微镜看的东西,不是真的吗?
==================
【我一直,很不喜欢中国人对自己的“勤劳,聪明”这一类的评价。没谁比谁是真聪明多少的,人和人之间差的,完全是聪明以外的东西。】
这一段话正好是前几年出的一本心理学著作的核心内容,growth mindset vs fixed mindset。 太强调聪明的人,会落入fixed mindset里。把自己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