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千零一夜,讲了中国四大刺客,分别是专诸、要离、聂政和荆轲。前两者分别刺杀了吴王僚父子,第三位刺杀了韩相侠累,最后一位,虽然“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毕竟刺杀的是全天下最有权力的男人——秦王嬴政,以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志,可谓“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这些刺客的故事,都有点二次元。二次元燃御萌三大属性,至少占了前两位,即燃、御。什么是燃?激情和热血。什么是御?高冷,一切在掌控之中,傍若无人,处变不惊。
荆轲,还多了一点萌。三属性,可谓占全。:-)
网上找荆轲的图片,有人居然画成这样的。
荆轲为什么萌?
在赵国,和一代剑侠盖聂论剑,人家瞪了他一眼,就跑了;和鲁勾践下棋,发生争执,被怒斥了一句,也跑了。在燕国市井,和狗屠、高渐离,整日又唱又跳,又哭又笑,傍若无人。答应燕太子丹刺秦,让太子丹“三陪”了三年,要星星,摘月亮,一会儿用黄金投龟,一会儿尝千里马肝,一会儿说美人玉手好看。即便在去行刺秦王的路上,还在买肉时,因为缺斤少两和摊贩争执。
是不是很好玩?
所以才会在秦王大殿之上,回头看了一眼脸色惨白的秦舞阳,笑了笑说,北方粗野之鄙人,没见过天子,将此一危机,轻松化解。在刺杀秦王失败,斩掉左腿,身中八剑的情形下,倚着柱子,张开双腿呈簸箕状,对惊魂未定的秦王笑着自嘲:
“不是我丫剑术不行,是我想活捉你,逼你吐出侵占诸侯的土地,否则你丫早死定了,哈哈。”
是不是萌?
与之相比,从“燕丹善养士,招集百夫良”里,千挑万选出来的年十三杀人的秦舞阳,实在差得太远了。燕太子丹咨询的高人隐士田光就说过:
“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之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为人博闻强记,体烈骨壮,不拘小节,欲立大功。尝家於卫,脱贤大夫之急十有馀人,其馀庸庸不可称。太子欲图事,非此人莫可。”
可谓萧何之识韩信也。
可惜,剑术差了点,或者,秦王命太硬。:-)后来,鲁勾践知道了荆轲刺秦,感叹说,原来他是这样勇敢的人,我看错了,还以为是懦夫,可惜,不好好练剑。哈哈。
所以,荆轲燃御都有,坏在了萌这一点上。以萌隐藏其志可以,但私下,能不能认真点,好好练练,在大殿上和秦王两个躲猫猫都没追上,最后投个匕首也没投中,太差劲了。
————————
后世有很多文人咏荆轲。找一些名气大的,或写得好的,简单看看。黑体为原文: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
骆宾王这个写得太简单了,老实说,这样的,我五分钟可以写出来,你也可以。而且“冲冠”、“人已没”,显然已经拾陶潜牙慧了。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声鲁句践,争情勿相欺。
——李白,《少年行》其一
不管写得好与不好,李白的风格就是迥异,脱离了形迹,文字简单,还独一份儿的潇洒。往往喜欢托古,不简单人云亦云去咏古,而是把古人那一份儿,放在自己身上。这里不忘调侃了一下一起赌博下棋的市井伙伴们,别学鲁勾践,不动气,玩嘛,寻开心而已。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阮瑀,《咏史诗》
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竹林七贤阮籍之父、阮咸之祖。开始有感觉,但太简短。“图尽擢匕首”,“擢”字过于粗重。“相送易水津”、“悲声感路人”,有些平淡。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左思,《咏史》
左思这一首,很出彩。脱俗了。才气直往上帽。尤其是最后两句,“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虽有愤世嫉俗之感,却也像陈涉、鲁迅之呐喊,振聋发聩。非其寒门高才不得为此。整首诗,若有不足,就是没抓住重点,既是咏荆轲,却无刺秦,只描绘了荆轲与狗屠、高渐离在燕市酣饮一幕。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陶渊明,《咏荆轲》
相比较而言,陶潜这一首,是最好的。既是一首诗,也是一个小小说。时间、地点、人物,开幕、承接、高潮、结局,全都有了。
“提剑出燕京”,一个“提”字,就比阮瑀的“擢”字轻盈飘逸侠气了很多。“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又比“相送易水津”、“悲声感路人”,更加饱满而有文气。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人物有特写,有群像。有画面,有声音。最后,镜头回到主角身上,还有心理活动。是不是像极了电影?
接着进入高潮:“登车”、“飞盖”、“越”、“过”、“穷”、“怔”,像蒙太奇一样闪回,一气呵成。最后不忘悲叹,而且还是一正一负,大正小负。:-)
从最后两句看出,陶潜也挺萌的。
荆轲有三大爱好:读书、击剑、喝酒。我看陶潜也类似。至少其少年行,亦是如此。所以才惺惺相惜,写了这么一首长诗,和我们心目中的田园诗人形象,大相径庭。
唐朝柳宗元、宋朝苏东坡,都是陶潜的铁杆粉丝,喜欢模仿秀。柳宗元也写了一首《咏荆轲》,苏东坡写了一首《和陶咏荆轲》。对比一下: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柳宗元,《咏荆轲》
是不是有点雕琢刻意?
秦如马後牛,吕氏非复嬴。天欲厚其毒,假手李客卿。功成志自满,积恶如陵京。灭身会有时,徐观可安行。沙丘一狼狈,笑落冠与缨。太子不少忍,顾非万人英。魏韩裂智伯,肘足本无声。胡为弃成谋,托国此狂生。荆轲不足说,田子老可惊。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杀父囚其母,此岂容天庭。亡秦只三户,况我数十城。渐离虽不伤,陛戟加周营。至今天下人,愍燕欲其成。废书一太息,可见千古情。
——苏东坡,《和陶咏荆轲》
是不是有一点乱,失去了重点。
不对比,我们感觉不出陶潜文字的简洁清晰、自然流畅、隽永有力。这本是先秦之风。我们丢失了而已。晋之陶潜,唐之李白,还有。此后就不行了,本来意思很简单,文人写的东西,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看不懂。所以韩愈、柳宗元、苏东坡这些“唐宋八大家”,搞了“古文运动”。
这里的古文,是针对他们那个时代来说,其实就是先秦时期的文风。
好了,不瞎扯了。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中国四大刺客系列。新一千零一夜第八十四夜:《荆轲刺秦王》
第八十三夜《聂政刺韩相》:
此前两夜,专诸和要离的故事,也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