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还是家长第一重要,如果他们明白,子女相对好做点。如果需要反过来传递,相对就难点

来源: 2022-04-09 15:58:1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能放手的前提,还是要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像你父母那种,有自己的生活乐趣,这已经是心理健康了。

也许是我的父亲在文革中经历了一些事情,造成了一些家庭冲突,心理上一直有阴影和恐惧。他从小是个苦孩子,上小学吃的都不够,后来政府给他粮食和上学,然后当了小学校长。我妈家庭出身地主,幼师毕业也到小学当老师,漂亮但是太单纯;我爹诉苦赢得信任结婚了。然后党就不高兴了,你怎么阶级觉悟那么低,不找贫下中农,什么的,文革又被斗争,殴打。简直可以说是从加入组织就被一路吓唬、恐吓着过日子。那种恐惧是深入骨髓的。。。共的东西你能随便拿吗?恐惧中还要拼命要求进步,靠拢。

从小家庭出身对我们子女也是个心理阴影,如果不能从社会大背景下认识,那阴影就更有影响。因为这个问题,引起一些家庭内部的冲突,造成我和父亲的结,让我对《1984》特别有同感。虽然后来自己能解开,但是很难传递给他。这里面的心理故事就多了。

========

独立,应该说和家庭条件有很大关系,经济条件越好,大概也相对越容易独立,然后形成正反馈,越来越健康。

看来一个关键,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乐趣,不必要通过帮别人获得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