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知识分子?

来源: 2022-01-09 09:23:0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经常看到“知识分子”这个概念,人们一方面期待知识分子振臂一呼,同时又感叹知识分子的异化甚至堕落。

其实,“知识分子”是一个外来概念,在中国本土,它是个稀有物种。

曾经,“知识分子”就是那些识文断字的人,小学老师是小知识分子,大学教授是大知识分子。只要你不是文盲,都是“知识分子”。如今,人人都是知识分子,于是又出来一个“知识精英”的伪概念。

“知识分子”——Intelligentsia或Intellectual 词源上分别来自俄语和法语,起初是指一群对现实社会不满,具有强烈批判意识和正义感的知识群体,这些人包括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佐拉、雨果等。长期以来,西方对知识分子的定义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但是基本上形成了一些共识:

1. 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独立的思想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2. 对抗正统和教条,不轻易被政府或某一集图收买
3. 对规则进行质疑,甚至去打扰人们的精神习惯
4. 具有公共关怀,能超脱社会,面向未来。

萨特说得很直白:在实验室里进行核试验的科学家算不得知识分子,但当他在反核请愿书上签名是才是一个知识分子。

中国,49年之后,反对政府的请愿书绝迹了,更别说敢于签名的知识分子。不缺的,是几十年如一日举手的“人大代表”。有脊梁的知识分子有吗?有过!

我来介绍一个:

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著称的陈寅格。陈寅恪在1920年代就倡导,为人治学当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当是的环境是万马齐喑一花独放:马列毛。当时陈先生竟对这朵花大为不敬——他拒绝学习!1953年有关部门决定任命他做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陈先生写了《对科学院的答复》,提出两个条件。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第二条:“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并说:“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遂不就任。

了不起的陈寅恪!

我们需要充满思辨的哲学思想,需要更多的陈寅恪。我欣赏北岛的诗句:“我不相信,天是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