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独山:强弩之末》创意,用打虎的本事打日本鬼子

来源: 2022-01-09 08:19:2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看到江兄说虎,我也发一个凑趣。喜欢看电影,曾有一段时间,玩了下剧本,因为是自娱自乐,兴趣一过就过了。有的,写了完整剧本,有的只是个构想。

当时在网上看了一则贵州独山苗寨老人家藏《打虎经》和射程可达500米的打虎神弓的新闻,加上对流行的抗日神剧不满,有了这么一部抗日电影的创意。另外,我也希望表现一下少数族裔,除了“政治正确”,可以更充满奇幻对吧?

人物和四幕,做了个简单设计,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写。

 

新闻链接:https://history.sohu.com/20160603/n452444362.shtml

 

 

看了贵州天柱县有个苗寨老人家藏传了四大的打虎神弓,非常喜欢,恰好当地附近的独山,又爆发过抗日英雄斗争,觉得可以编写一部电影。取名就叫《独山:强弩之末》吧。意思是,日军侵华战争,到了1944年底,虽然已经打到了贵州省的独山、都匀,逼近了贵阳和陪都重庆,却已经是强弩之末。而让他们遭遇强弩之末的,正是善用弓弩作为打猎武器的苗民、水民抗日英雄。

 

人物:
男主角吴尤    二十出头的英俊苗族青年,从小跟随父亲吴平以打虎为生。体壮如牛,双目炯炯,武艺超群,有勇有谋。
吴平   吴尤的父亲,家传一本《打虎经》,一生打虎无数。
女主角蒙秀秀   石板寨寨主的女儿,护寨队队长蒙高的妹妹,清秀美丽的水族姑娘。
蒙高   石板寨寨主的儿子,护寨队队长,曾做过湘军抗日排长,因受伤回乡,在当地苗民中威望很高。
蒙老爷  石板寨寨主,蒙高和蒙秀秀的父亲,思想传统守旧,反对与汉人来往。
蒋玉才   黄埔军校独山分校炮兵科学生,青年才俊,20岁,一心报国,但此前从未杀过敌,是个没见过血的雏子。
铁飞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第91师一部搜索连侦查员。
林芝   上海小姐,上海陷落后,到了广州、桂林,作为难民辗转到独山。她在独山暂住,一心筹措盘缠,好坐火车或汽车去贵阳投靠亲戚。
伊文思  美国空军中尉,负责执行轰炸独山机场、飞机仓库和深水桥任务。
渡边总一郎  日军第三师团第6联队2大队中队长,日军第三师团有名的勇士。


其他相关人物:
松山良政  日军第三师团第6联队大佐
二神力     日军第三师团第34联队大佐
福海三千雄  日军第三师团日军第104联队大佐
王铁麟     国军第二十九军第91师师长
张元良    成都人,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 (台湾明星秦汉的父亲)

韩汉英   黄埔军校四分校主任,战前被任命为独山警备司令。
邓群甫    独山乡绅商人代表。

故事发生在1944年11月28到12月18日。电影语言为四川话。


第一幕   1944 世外桃源


1944年,湖南、广西陷落,难民顺着黔桂铁路和黔桂公路,涌入贵州南部的独山县城,这是贵州省第二行政署,还有黄埔军校第四分校,背靠贵阳、重庆,一时成为“小上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独山县城周边的崇山峻岭里,有大大小小的苗族、布依族、水族寨子,过着世外桃源般宁静的生活。

水族姑娘孟秀秀上山挖草药遇虎,获苗家打虎英雄吴尤相救。

 


第二幕   一纸传单


日军飞机在独山上空洒落传单:“迎接皇军,共存共荣”。独山瞬间一片混乱。黄埔学生誓师抗战,国军地方军则采取焦土政策,往北撤退。全城人成为难民北逃。日军从广西进入贵州,重庆从陕西急调29军张元良部,赴独山阻击日军。商人邓群甫 带领本地士绅,准备迎接皇军。

水寨、苗寨完全没有感觉。正在讨论吴尤和蒙秀秀水苗通婚的事情。

 

第三幕   无血占领


日军从公路、铁路和古道三个线路,抢占独山县城,独山沦陷。美国空军中尉伊文思奉命炸断独山县城北部的深河桥。水寨里突然出现了小股部队日军,石板寨失守。日军在山里迷路,遭遇打虎父子。

 

第四幕  打虎独山


日军在独山得不到物资,孤军深入,下令撤退。迷失在山林里的日军部队,遭到以吴尤、蒙高、蒙秀秀、蒋玉才、伊文思、铁飞、林芝等组成的“复仇者联盟”,对日军进行疯狂的袭击。骄傲的日军,一路北上遇正规军就如遇棉花糖一样,不想却在独山周边,遭到苗族、水族、布依族人民组成的农民联军强悍的打击。进入丛林、村寨的一个联队,一千多人,最后撤回广西只剩下两百来人。

独山,成为日军侵华占领中国领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