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道理。东西方思想方面的深刻不同是不同的思想深度决定的,一个是感性认识,另一个是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思想的初级阶段,注重对事物外在表象的认知,而对于内在的必然性缺乏想象,不知道也就根本谈不上去如何思考,也就没有概念。例如:“逻辑”是啥东西?所以在古代汉语中就没有这个词。理性认识是思想的高级阶段,是透过感性认识,经过分析归纳得出来本质性的认知,就是定义概念。概念界定了事物的内涵和外延,这是逻辑的基础,也是逻辑推理的客体。有逻辑才能把握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数学与物理和化学之间的关系,西医内科和外科的关系,由定义、定理、公式等等构成科学的理论体系。而这样的东西在东方的学问中罕见,例如:中医理论中就缺乏逻辑性的概念和推理,因而只能死记硬背。唯有八卦似乎有些“逻辑”,特别是64卦象有点规律性,但遗憾的是也没有真正的逻辑存在其中,各个卦象之间是什么关系?有运算或推理的规则和结果吗?比如:艮卦+坤卦=?反映事物之间什么关系?因为每个卦象所代表的事物没有逻辑的那种严谨的定义,卦和卦之间关系也就无法确定。最终也只能是只可意会,因人的各自理解而异。碰巧遇到一个伟大的人,把他的心说推向顶峰,但当他一死,灰飞烟灭,后人难以真正把握,所以老在感性认识的水平上徘徊。这也就是为什么东西方的哲人同时代诞生,但两千年后的今天已是天壤之别。一个发展成参天大树,枝干贯通;另一个变成了一片枯草,彼此无关。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