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喜欢写字的几种人-----有感于读者的反馈》

来源: 沙夫 2020-06-14 05:21:1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2020 bytes)
前一阵曾有读者反馈说:“我看过你的文章,非常厉害!城里能看懂你文章的很少,他们没有那样的境界”。据此我立刻意识到我已经被读者“分类”了。一般情况下,被分类的作者会无可奈何地成为一种被读者意识定位化或被固定化的倾向所“锁定”了的写作机器,这会使得作者在无意中被一种情不自禁的潜意识所禁锢,不仅对作者以后自身的发展还是读者对其作品的理解和阅读选择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并进而由此可能会阻碍了读者对作者的反馈帮助。但具有倾向性又是思维的自然,那么难以免俗的我会被分为哪一类呢?
 
著作者大抵因常被见于某个话题下或某个板块中而在读者的印象中自然而然地被贴上标签归为是某类作者或写家,这些“者”或“家”们基本上可分为以下这样的几类:
 
一类是以读者的口味为标准,他们以揣摩读者嗜好为能事,行文论事必以读者的爱好为准绳,这些人基本上是没有原则的写手,是以文糊口、用章混珠者,追求的是文章的销路和夺目。在某个网站有个勤快的写手为了能赢得论坛里女性读者的投票,以完全脱离客观事实的劲头、肆意臆想的笔触去涂抹女性感兴趣的话题,但毕竟众口难调-----还是会有比较理性的读者的,以至最后“意外”地被其本欲吹捧的对象用嘲讽归了类。
 
另一种是以笔为个人情感的宣泄工具去指点江山,他们只是写自己想写的,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想,只是有感而发、写过算数,在客观上他们是心情的记录者,留下一点墨迹且作春秋的足迹。这样的人可以被称作是潇洒的骚客。譬如大家熟悉的三毛。
 
有一种人作文是期待着以文会友的,通过文字去寻知音觅同道,这样的人其实是心灵的寂寞者,他们往往是生命中曲高和寡的孤独者,作文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他们要的是心情上的惬意,思想上的沟通甚至是别人的欣赏,这样的人可以看作为是生活中的清高信步者而不是狭义上的著作人。这样类似于“失物招领”的人就比较多了,也是一种无可厚非的普遍心理在文字上的借道行为。
 
还有一类带有时代感的文章,因为除了主题针对性比较强外观点也比较激烈,具有一定的感招力,同时也因此不可避免地就会具有随之而来的或隐或显的杀伤力,常会招来某方的不待见,所以它们往往是出于斗争需要的时评家或政客的笔端。例如出于鲁迅,罗素,徐渭之手的文章。
 
再有一种著作者动笔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是写给后来者看的,尤其是会提出新观点、新思想的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读者市场寄托于当下,而是从预言者、真理释意者的角度为后人而写,主观上他们是愿意充当启发者、解惑者的角色,客观上也无可能立时取得读者的承认更没有获利的希望,他们所能做的主要是用思想之光去照亮后人的脚步,所以他们可称是引路的哲人或吐丝的春蚕思想者。好像尼采,贺尔蒙特就是。
 
当然,人们还不能忘记的是那些大恩大德地为喘不过气来的人们勾勒出一座又一座空中理想国的想象家们,他们的功德是不在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地球的上帝之下的,有了他们的笔墨,有幸走入那一个个让人鲜活起来的精神花园中的读者是无异于多活了几世的。有道说人有三世,有了他们我们岂止只能活三世?他们被称作了小说家。要列举几个?我只能说不必了,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恩德者,与著名的相比若有不同之处最多也只是恩德关照的范围有宽有窄的区别。从性质上看,小说的功能不就是让喘不过气来的灵魂有个可以逃逸的去处吗?我们每一个人谁又没有过在压力下去想象着逃逸的经历?
 
当然,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是固定一种角色不变的。由于环境的驱使、心情的需要、感触的多寡还有爱好的转换,人是很容易随机地碾转于不同领域的,尤其是从思想丰富者的笔端流出复杂以各种心情于一炉、融汇以各种意图于一体的文章也就不足为奇了。行笔论文的往往是不得不直面人生各种场景的,游走在不同的范畴里也就是必然的,这样的人大概可以一概地以文人而论了罢。那么我该归属于是哪一类的弄笔者呢?比来比去之后我自忖该划为不属于上面任何一类的另类-------写写信拉拉家常的那一类,所以在“城”里应该是不乏粗茶淡饭的邻居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